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163461
先天性心脏病不同术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谭贺怡
第1页

    参见附件(2166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不同手术方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7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做心电图检查,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开胸组新发生心律失常率最高,达75.4%,微创组33.3%,经皮组40%,微创组、经皮组与开胸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别,微创组与经皮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皮组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小,麻醉和术后护理最简单,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可先考虑做封堵术,失败再接受开胸手术。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方式;心律失常;心电图

    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式分为外科传统开胸手术、外科微创手术、内科经皮手术。外科传统开胸手术主要针对室间隔、房间隔缺损修补、动脉导管结扎、二尖瓣置换、右室流出道疏通、法乐氏四联症矫治,采用正中切口、或左腋下切口打开胸腔,悬吊心包,切开右心房进去探查房间隔、室间隔、三尖瓣,必要时切开房间隔探查二尖瓣。外科微创手术主要针对房间隔缺损,采用右前胸小切口,经第四肋间进胸,悬吊心包,做右房荷包缝合后,做小切口,在食道彩超引导下经右房放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皮手术主要针对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经右腹股沟静脉穿刺,经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右心室,用双面伞法封堵缺口。三种不同的术式都对心内膜、房室间隔部、心房心室肌等摩擦或机械切割造成水肿或断裂,引起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本文旨在比较三种术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了解三种术式对心脏的损伤程度,有助于术前对术式的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心外科、儿内科、心内科住院的患者78例,其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8个月至45岁,小于14岁者43例。室间隔缺损39例,房间隔缺损27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法乐氏四联征2例,法乐氏三联征1例,先天性肺动脉狭窄1例,室间隔肥厚伴左室流出道梗阻1例,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

    分组:把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患者纳入开胸组,其中房缺接受房缺修补术为其亚组。

    接受微创开胸手术的房缺患者为微创组。

    接受经皮房缺封堵术的患者为经皮组。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做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必要时加做V3R V4R V5R V7 V8 V9,手术后当天再做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分别统计,做对比分析。

    2 结果

    78例患者有29例术前心电图正常,占总数的33.3%,58例心电图出现异常,占总数的66.7%。

    其心电图异常为心室肥大、心房肥大、ST-T 改变、右束支阻滞、房性心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等。

    表1 术后心电图新发生心律失常

    从表中可见,微创组比开胸组致心律失常少,有显著性差别,经皮组比开胸组致心律失常作用少,有显著性差别,微创组与经皮组比较,无明显差别。

    术后新出现的心电图异常为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其次是右束支阻滞、ST-T改变,房性早搏,房速、房扑、一度或三度房室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心律。

    3 讨论

    从结果中可知,开胸组对心脏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最大,新发生心律失常率高达75.4%,损伤也最大,手术的应激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对心内膜的摩擦可导致水肿,引起右束支阻滞,手术切断组织可引起右束支阻滞、房室阻滞、ST-T改变、房速、房扑、交界性逸搏心律等心电图异常,导致的心律失常比其他两组严重,可导致三度的房室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微创外科组仅在右心房做小切口,经食道超声引导放入封堵器,对心脏的刺激小,其致心律失常为导管摩擦心内膜水肿引起的右束支阻滞,较轻,发生率为33.3%[1]。经皮组在股静脉穿刺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不做心脏切口,对心脏的刺激是最小的,其致心律失常率40%,为手术应激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一度房室阻滞,通常是水肿引起的一过性心律失常。微创组与经皮组相比,对胸壁肌肉皮肤组织创伤大,对心房有小创伤,但因直接进入右心房,对股静脉、下腔静脉等大血管的刺激作用小。经皮组对患者肌肉组织的损伤最小,仅在股静脉做小切口,但对股静脉、下腔静脉刺激大,麻醉和术后护理比微创组简单。总体上来说,经皮组的副作用最少,同样是房缺的患者,接受开胸手术的缺口平均是18.7 m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6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