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疗效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949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5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05例,中药热敷组15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中药热敷组总有效率93.33%,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1.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应用中药热敷可以明显改善局部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提高痛阈、减轻临床症状。
【关键词】 中药热敷;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病程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临床上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各有千秋,我们采用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及入选标准 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症证诊断疗效标准》[1]。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一侧或两侧骶棘肌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无下肢感觉障碍,局部皮肤无破损,腱反射和肌力正常。排除内脏疾患所致的腰痛;经CT检查确诊,除外腰椎椎管狭窄、腰椎结核、腰椎肿瘤和急性化脓性炎症、骨质疏松症、孕妇。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55例,其中男185例,女70例,年龄21~76岁,平均48.6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1.8年。
1.3 方法
1.3.1 分组 将2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05例,中药热敷组1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3.2 治疗方法
1.3.2.1 常规治疗组 采用休息、口服芬必得胶囊300 mg,2次/d;口服腰痛宁胶囊3粒/次,3次/d。
1.3.2.2 中药热敷组 治疗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热敷(独活、透骨草、防风、白芷、秦艽、蔓荆子、川乌、没药、川芎、乳香、红花、牛膝、刘奇奴、甘草将上药为散剂用100 g米醋拌湿拌匀,一般湿度为用手一握成团,放下后自动散开为佳。把拌好的药装入缝好的30 cm×40 cm的治疗袋,药袋的厚度平均1.5~2 cm,放入锅内热蒸30~40 min,待冷却
至40~60°,将药袋置于腰部疼痛区域热敷(此剂量药物袋每日加温,可连续应用10 d),1次/d,每次2~3 h,10 d为1个疗程时1次/d,连续3个疗程。
1.3.3 临床疗效 腰痛评分采用数字分级法(NRS)[2],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评分计算公式:(治疗前评分一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疗效分为四级:临床基本痊愈:≥85%;显效:腰痛评分50%~84%;有效:腰痛评分20%~49%;无效:腰痛评分<20%。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 将两组病例与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分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2.2 临床疗效 对两组病例治疗后依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具体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纤维环的退变和破裂,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而出现神经肌肉等临床症状。有80%~8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非手术治疗治愈或暂时缓解[3]。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症”范畴。病因常与风、寒、湿、瘀、虚有关。
中药热敷,热作为一种新的刺激,与局部疼痛冲动一起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相互干扰,减弱了对疼痛的感觉。改善腰背肌肉、韧带、筋膜、神经根的血液供应、营养和代谢。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局部皮肤受热刺激后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加宽,通透性增加,药物被有效地吸收,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直接通过轴突反射引起血管进一步扩张,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变了细胞膜通透性,使局部营养和代谢得到改善[4]。温热刺激还能够活跃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促进机体各种物质的新陈代谢,安定情绪,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运动神经的功能,提高痛阈。
选用独活、防风、透骨草、白芷、蔓荆子、秦艽、川乌、祛风散寒,胜湿止痛、舒筋活络;乳香、没药、川芎、红花、刘奇奴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牛膝引药下行,补肝肾,加强祛风除湿止痛作用;甘草调和诸药。共同达到补肝肾、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之目的[5]。
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中药热敷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1.42%。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应用中药热敷可以明显改善局部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提高痛阈、减轻临床症状。
参 考 文 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4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