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第1页 |
参见附件(2380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和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监测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便秘发生率为10.4%,对照组的便秘发生率为33.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较常见的重症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在临床护理中,无论是急性期或是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必须让患者卧床休息,由于患者卧床期间极易并发便秘,而便秘又进一步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1]。因此,处理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问题,对该类患者的治疗乃至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观察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由我院收治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内科学》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57例,女39例,年龄45~79岁,平均62.3岁,均无习惯性便秘病史。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治疗方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的护理和药物治疗,如有便秘症状用缓泻剂,比如果导、番泻叶等治疗便秘。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详细记录患者每天的排便时间和次数,连续观察4周。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健康宣教 由主管护士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发生便秘的可能原因以及危害性;嘱咐患者排便时不可过于用力,一旦发生便秘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应用通便药物,着重强调用力排便的危害性和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建立正常的排便条件反射和排便功能,使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1.2.2 心理干预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到躯体疾病、功能状况、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与患者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增进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1.2.3 排便方法指导 由于环境及排便习惯方式的改变,多数患者开始时不习惯卧床排便或有人在旁,以致发生便秘。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详细说明在床上排便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可用屏风遮挡,并协助患者取较舒适的体位,排便时叮嘱患者放松情绪,张口哈气以减轻腹压,切勿屏气和用力排便,必要时可预防性含服硝苯地平10 mg,并做好床边监护,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1.2.4 饮食指导 嘱患者饮食要合理,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高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如芹菜、韭菜、油菜,苹果等。严禁患者吸烟及饮酒,避免饮用浓茶及进食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在1500 ml/d以上,使肠腔保持足够的软化大便的水分,从而达到解除便秘的目的[3]。同时鼓励患者每天早晚各饮用一杯蜂蜜水,促进肠蠕动,以利于排便。
1.2.5 腹部按摩 指导患者作缓慢腹式呼吸,护理人员按摩患者腹部,将两手搓热放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壁上,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做环行按摩,3次/d,每次10~20 min,以促进肠蠕动,促使排便。
1.2.6 适当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周内多主张卧床休息,对于病情允许者,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适当活动。即患者在心电图稳定、无心绞痛时,第2天即可坐起,第3~4天在室内散步。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腹肌和阴部肌肉的锻炼:患者取仰卧位,向内收紧腹部肌肉,并保持10 s,然后放松,反复5~10次,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每日进行这样的肌肉运动4次,有助于增强肠蠕动和肌张力,促进排便。
1.3 便秘的判断标准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 d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排便困难,粪质干硬,且患者有不适感[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疗效采用百分比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的便秘发生率为10.4%,对照组的便秘发生率为33.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要求绝对卧床休息,一般需要卧床1~2周,在此过程中患者活动减少,肠蠕动相应减少,排便功能也随之减弱,排便习惯改变,最终形成便秘。而引起便秘的因素有很多,如心理紧张刺激、长期卧床、饮食、药物及行为习惯等均对便秘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5]。便秘一旦出现,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临床上要高度重视。临床上单纯应用药物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虽然可以缓解其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避免便秘的发生,达不到长期康复的目标[6],而综合护理干预能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需求,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研究通过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排便方法指导、饮食指导以及腹部按摩等措施,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便秘发生率为10.4%,对照组的便秘发生率为33.3%,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表明只要患者充分认识到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自觉配合医护人员,积极进行床上排便训练,就能降低便秘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减少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孙月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护理对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8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