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制知识宣传模式探讨
吉林省东辽县于2007年承担了“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艾滋病防治与生殖健康服务合作项目(UNFPA)”,项目总目标是:提高在大众尤其是易感人群中的有关预防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感染知识的知晓率及有效预防途径获取的可及性。项目周期四年(2007-2010)。按照项目的目标,我们探索了在全县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与生殖健康知识作文竞赛的新模式,本次活动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多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县共有20所中学的1万8千多名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对遏制艾滋病在我县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1 背景
东辽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以农业为主,辖13个乡镇、234个行政村、1736个自然屯;总人口354,563人,农业人口占80.5%,常年外出务工农民5万多人。我县有初中及以上学校20所,在校学生1.8万人。我县于199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至2007年,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例,属于低流行地区,因此东辽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集中在宣传教育领域。由于本地经济欠发达,常年外出务工农民有5万多人,有60%的初中生毕业之后甚至还未毕业就走入社会,也有部分人到发达地区从事商业性服务工作。他们流动性大,居住分散,绝大多数为青壮年,处于性活跃期,且只在节假日、农忙时返乡,他们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知之甚少,自我保护意识差,现有的干预手段无法对这部分人群进行覆盖,形成了干预盲区,易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脆弱人群。然而,中学生在学校内获得防艾知识的途径十分有限。如我们对300名学生进行的基线调查显示,只有18.75%的中学生回答曾经在校内获得过防艾知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UNGASS指标)只有57.29%。
为了更好地让这部分人群了解艾滋病防制知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