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119430
48例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5日 祝永忠
第1页

    参见附件(3530KB,3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CT特征、诊断及三维重建成像对肝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48例肝癌患者先行16排螺旋CT平扫,再分别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扫描,同时做CT三维重建成像。 结果 48例肝癌患者共发现50个病灶,CT平扫检出率为76%;分期增强扫描检出率分别为:动脉期90%,静脉期86%,平衡期9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多期扫描可获得肿瘤在各期增强征象,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对肝癌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肝癌的外科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16排螺旋CT;HCC;多期扫描;三维重建成像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CT是目前首选和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肝癌的CT平扫缺少特异性,一般呈低密度,少数呈等密度。而螺旋CT多层扫描技术能为肝癌的诊断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其扫描速度快,能够一次屏气完成全肝CT扫描,并能表现肝动脉期、静脉期的强化特点,减少小肝癌的漏诊,对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信息。本文通过48例肝癌患者16排螺旋CT的平扫和多期扫描的比较,进一步证实了肝癌多期扫描可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及螺旋CT对肝癌的诊断应用价值,并通过CT三维成像检查,讨论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肝脏肿瘤外科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肝癌患者,其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26~81岁;平均(53.00±13.56)岁。病程3个月至3年不等。均符合2001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诊断标准[1]。

    1.2 方法 CT检查应用16排螺旋CT-GE LightSpeed 16(美国)。患者检查前4 h禁食。扫描前30 min口服2%泛影葡胺300~500 ml。扫描条件120kV, 250~300 mA, 矩阵512×512,扫描层厚5~10 mm、螺距5 mm。对48例患者先进行CT平扫,再做全肝3期增强扫描, 增强造影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剂量为1.5 ml/kg,应用Medrad程控高压注射,注射速度3.5 ml/s,注射造影剂后25s开始动脉期扫描,注射60s后开始静脉期扫描,180~300 s后行平衡期扫描。于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平衡期分别观察病灶的供血情况,再与前次做对比,如无变化可延长观察时间[2]。

    1.3 三维重建成像处理分析 所有图像均以最小层厚0.625 mm、间隔0.625 mm重建,然后进行三维成像后处理。三维成像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 reconstyuction, CR)、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IP)。

    2 结果

    2.1 病灶检出情况 本组48例,共检出病灶50个。经CT 平扫,发现35个病灶为均匀低密度,3个病灶呈不均匀更低密度,10个病灶密度略高于邻近肝实质,检出率为76%。全肝3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发现25例病灶呈不均匀高密度增强,21例为高密度强化,个别为不规则强化,检出率为92%;静脉期发现28例癌灶,为低密度,边缘清楚,不均匀低密度15例,等密度7例,检出率为86%;平衡期发现45例病灶,仍呈相对低密度,检出率为90%。平扫及各期具体情况见表1。

    2.2 三维重建成像情况 本组患者经CT扫描检查,并行三维重建成像,重建后的图像均可清晰反应病灶本身的状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2]。48例50个病灶中显示:未侵犯邻近组织及血管者41例,侵犯邻近组织或血管9例。动脉期横断MIP与VR结合,清晰显示了腹腔内血管走形、变异情况及肿瘤供血血管[3],为手术治疗前准确评价肿瘤供血情况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VR保留原始二维图像全部信息,通过对不同结构的色彩编码和使用不同的透明度,同时显示表浅和深部结构,很好显示了肝实质、肿瘤和血管性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4]。16排螺旋CT全方位、多角度的显示了的原发性肝癌,为临床提供了全面详细的解剖影像学信息。

    3 讨论

    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利用肝脏的双重血供特点及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的特点来反映病灶的CT特征,且病灶有二次被检出的机会。肝肿瘤动脉大多数血供丰富,约80%~90%在动脉期病灶呈现高密度,静脉期及平衡期则呈现低密度,反映了造影剂快进快出的特点,这是肝癌的典型表现[5],也反映了肝癌的血流动态特点[6]。有些小病灶,在动脉期呈高密度,在静脉期和平衡期则呈等密度,故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癌(SHCC)病灶的检出非常重要。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较大[7]。肝动静脉瘘是肝癌血管造影的重要征象,肝癌小病灶可形成肝动静脉瘘,而在动脉期因病灶显示等密度而容易漏诊,当出现肝动静脉瘘时,应高度提示肝癌,因此静脉期和平衡期扫描也必不可少。所以CT多期扫描提高了小病灶的检出率,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8]。

    螺旋CT三维成像能多角度、重复观察肿瘤血管形态,肝内血管树及其与肿瘤的空间位置关系亦能精确显示,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Kamematsu等对常规血管造影与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进行比较发现,CT三维血管成像对于确定肿瘤部位及形态,优于常规造影。

    手术切除是目前根治本病的最好方法。结合本次研究发现,CT平扫对病灶的检出率为76%,分期增强扫描检出率分别为:动脉期90%,静脉期86%,平衡期9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T多期扫描,能明显提高病灶尤其是小肝癌的检出率;同时通过CT三维成像,可以了解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显示血管的走行、肿瘤是否侵犯血管或组织,对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9],为临床提供及时手术治疗时机,对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肝癌术后复发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螺旋CT多期扫描使肝癌特别是小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能做出诊断,明显提高其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10]。其附带的三维成像技术对肝动脉显示精确,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对肝癌的外科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杨秉辉.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中华肝胆病杂志,2001,9(6):324.

    [2] 陈光斌,邹文远,张桂华,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前后血供变化初步探讨.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6):626.

    [3] Yukisawa S, Okugawa H, Masuya Y, et al. CT Portography by Multi-detector Helical CT: Comparison of Three Rendering Mode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53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