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134491
钦北区2001年~20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黄春英 宣艳
第1页

    参见附件(2184KB,2页)。

     【摘要】 目的 对2001~2010年钦北区孕产妇死亡进行分析,针对主要死亡原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对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孕产妇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孕产妇死亡率为76.13/10万,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为43.39/10万,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6.48/10万。孕产妇前三位死因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内科合并症。结论 政府重视,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三级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死因分析;干预措施

    

    作者单位:535000钦州市钦北区妇幼保健院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社会与国民健康、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也是妇幼保健工作的奋斗目标。笔者对2001年至2010年钦北区39例死亡孕产妇进行调查,并对死因结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1~2010年钦北区11个乡镇和各级医疗单位反馈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和调查卡。钦北区户籍、或在钦北区居住一年以上的所有孕产妇。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 d内死亡者,其中包括妊娠各期的不同并发症(包括内、外科疾病等),不包括意外事件死亡者。

    1.2 方法 在全区范围内以钦北区妇幼保健院为中心的死亡报告系统,对所有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和调查卡进行逐一分析,明确死亡原因和影响死亡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

    2 结果

    2.1 孕产妇死亡及其变化情况 2001年~2010年钦北区孕产妇共死亡39例,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见附表。

    附表

    2001~2010年钦北区孕产妇死亡率

    

    年份活产数孕产妇死亡人数死亡率(/10万)

    20019195776.13

    20029172665.42

    20039205443.45

    20049142443.75

    20059219443.39

    20069948330.16

    200710270329.21

    200810962327.37

    200911866325.28

    201012136216.48

    合计1011153938.56

    2.2 孕产妇死亡一般情况 20岁以下1例,20~30岁17例,30~40岁20例,40岁以上1例。小学文化程度16例,初中12例,高中以上4例,文盲7例。居住地在平原3例,山区36例。年收入1000元以下31例,10011500元4例,15012000元2例,2001元以上2例。孕次为1胎12例,2胎2例,3胎8例,4胎5例,5胎1例,6~8胎11例。死亡孕产妇接受产前保健情况:产前未接受检查22例56.41%,1~4次14例35.89%,5次以上3例7.69%。

    2.3 死亡孕产妇分娩及死亡地点 分娩地点在家中8例20.51%,卫生院10例25.64%,县区级以上医疗单位9例23.07%,未娩12例30.76%。死亡地点家中5例12.82%,送往医院途中7例17.94%,乡镇卫生院13例33.33%,县区级以上医疗单位14例35.89%。

    2.3 死因构成 产后大出血14例,羊水栓塞6例,肝脏疾病4例,肺部疾病4例,妊娠期高血压3例,心脏病2例,其他6例。孕产妇死因顺位前5位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肝脏疾病、肺部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病,产科出血仍然是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与各省市情况相同1~3]。

    2.4 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 对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为不可避免死亡11例占28.20%,可避免死亡28例占71.79%。

    3 讨论

    3.1 主要存在问题

    3.1.1 农村孕产妇保健意识差 39例孕产妇死亡城镇占3例,山区占36例,产前未进行产前保健22例56.41%,死亡地点家中5例12.82%,送往医院途中7例17.94%,反映农村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城镇,主要受经济收入差、文化程度低、计划外偷生,怀孕后未按时进行孕产期保健,有产科危重症、内、外科合并症等未能提前发现和及时处理,是造成可避免死亡的主要原因2]。另外农村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差,不接受孕期保健知识宣传、对妊娠及分娩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认识不足,同时死亡的农村孕产妇多处于交通不便、交通工具缺乏的边远山区,在出现危重情况时未及时有效转诊救治而导致死亡,是边远山区孕产妇死亡另一个重要原因,与吴方根、赵梓伶等研究一致1]。

    3.1.2 三级保健网络和产科质量有待加强 农村妇幼三级保健网络管理工作还存在差距,死亡的孕产妇大部份的未做产前保健。产科出血仍是最主要的死亡因素,其次是羊水栓塞,与我国历年来各地区的统计相同。主要是因为死亡孕产妇未进行产前保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如多胎、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病。其二部分产科人员基本技能薄弱不能很好掌握产科出血防治技能和羊水栓塞的早期识别,造成处理延误而导致孕产妇死亡。其三产科人员不能很好掌握与产科相联的内、外科知识,对孕产妇合并有内、外科疾病不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一个原因。

    3.1.3 市县级产科“绿色通道”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孕产妇死亡地点分析,孕产妇主要死在家中、送往医院途中和乡镇卫生院,可避免死亡28例,不可避免死亡11例,说明孕产妇死亡由家中逐渐向医院转移,基层卫生院因血源紧张、抢救措施和技术力量薄弱,转到上级医院时已因不可避免死亡而造成死亡。

    3.2 干预措施

    ①各级政府部门应关注孕产妇健康,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的投入,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报销补助等措施,提高住院分娩率。②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孕产期保健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开展孕情摸底及早建卡,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及高危妊娠管理水平。③加强产科人员的业务培训,产科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严密观察,早期识别出血倾向,提高失血性休克的抢救能力,另外,应在产前加强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筛查出高危因素及时转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娩,同时产时产后仔细监护等相应的措施,必要时切除子宫以抢救产妇的生命3]。提高各级妇幼人员的急救、应急能力,对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尽早诊断、治疗,有高危因素的提前住院。④完善产科急救绿色通道,加强各医疗单位及学科间的密切配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8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