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7期
编号:12158800
VEGF与MMP-9在舌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7期
     表1VEGF及MMP9蛋白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例,%)

    临床病理学指标例数VEGF阳性MMP9阳性淋巴结转移阴性2318(782)*16(695)*阳性2726(963)*△27(100)*△TNM分期Ⅰ+Ⅱ期2319(826)*17(739)*Ⅲ+Ⅳ期2725(925)*△26(963)*△正常舌组织202(10)1(5%)注:与正常舌组织比较,*P<005,与同一参数内比较,△P<005

    3讨论

    肿瘤从形成、生长,然后到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 往往涉及到基因突变、新生血管形成和转移灶形成等多个环节, 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有多种生物大分子蛋白和细胞因子参与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在近年的研究中,在肿瘤侵袭和转移领域,VEGF和MMP蛋白的作用成为关注热点。我们知道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而肿瘤血管形成的过程非常复杂,通常包括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迁徙、细胞外基质降解和血管芽的形成等多个环节[5]。目前研究认为以VEGF为核心的血管生长因子家族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的作用最强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同时也是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分泌的血管形成因子中最重要且特异的一种,它可直接作用于血管的内皮细胞并刺激内皮细胞有丝分裂,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和成长[6]。另外VEGF还具有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血浆内的蛋白质进入血管外的间隙内, 进一步导致纤维蛋白原的沉积和纤维凝胶的凝结,这些纤维蛋白原和纤维凝胶就位新生血管的形成和成长提供基质和营养支持,最终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远处转移,因此VEGF又被称为血管渗透因子[7]。有研究[8]发现,通过阻断VEGF,不仅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 同时还也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因此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程发展及其恶性程度关系密切,与肿瘤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舌鳞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8%,而正常舌黏膜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仅为2%,前者显著高于正常舌黏膜组织,说明VEGF在舌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VEGF的过度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密切; 另外本研究发现Ⅲ、Ⅳ期舌鳞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说明舌鳞癌的发展,临床分期越高, 肿瘤分泌VEGF和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明显增强,反过来使舌鳞癌进展越快。另外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情况看,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舌鳞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为出现淋巴结转移者(P<005),说明VEGF可明显促进肿瘤细胞进入淋巴循环内,从而加快舌鳞癌通过淋巴系统进行转移。所以我们认为VEGF过度表达与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存在密切关系。
, http://www.100md.com
    另外肿瘤的侵袭转移出来血管形成的因素外,肿瘤细胞还必须穿过细胞外基质屏障、血管壁基底膜才能到达远处组织。在该过程中,作为降解细胞外基质屏障和基底膜的蛋白酶起着重要的作用[9]。MMPs就是一类由结缔组织分泌的能降解细胞间基质成分和基底膜蛋白的水解酶,研究发现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研究[10]发现口腔癌组织中MMP9水平明显高于上皮异常增生的口腔黏膜,而上皮异常增生的口腔黏膜恶变为口腔癌的患者中,MMP9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认为MMP9可能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本文显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比正常舌黏膜组织显著升高;出现淋巴结转移者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者,从TNM临床分期看,Ⅲ+Ⅳ期患者的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MMP9参与了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其表达水平反应了舌鳞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其表达强度与舌鳞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本研究还发现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MMP9的表达呈正显著正相关(P<005),提示VEGF和MMP9不仅在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各自起这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两者可能还在舌鳞状细胞癌浸润和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MMP9和VEGF在舌鳞状细胞癌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MMP9和VEGF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对舌鳞状细胞癌生长、浸润和转移机制有进一步认识, 二者可作为舌鳞状细胞癌诊断和判断其侵袭和转移潜能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参考文献

    [1]曾益新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4258.

    [2]朱新峰,林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23(2):333335.

    [3]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44645.

    [4]李秋梨,陈福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与肿瘤淋巴道转移研究进展癌症,2002,21(6):696700.
, http://www.100md.com
    [5]张英,康媛媛VEGF、DEX对舌鳞癌细胞株MMP9表达及侵袭力的影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7,23(6):817818.

    [6]黄洪章,唐海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舌鳞癌癌周淋巴管的促增殖作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2):126127.

    [7]曾曙光,艾伟健,陈伟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在舌鳞癌侵袭性生长中的意义广东牙病防治,2004,12(1):45.

    [8]刘志刚,陈芳育,蒋立辉血管抑素下调人舌鳞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6):15571558., 百拇医药(刘爱玲)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