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片在剖宫产后中期引产的应用
第1页 |
参见附件(2627KB,2页)。
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剖宫产率越来越高,导致瘢痕子宫意外怀孕采取计划生育补救措施而终止妊娠的中期引产孕的妇越来越多,为防止子宫瘢痕破裂,我站选用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身法作比较,观察其疗效及作用机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我站接收因实行计划生育补救措施而采取中期引产(孕妇20~26 W),合并瘢痕子宫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孕妇平均年龄、职业、孕次、孕周、前次剖腹产(包括择期剖腹产)指征,手术年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术后严重感染,无药物过敏史,无心、肝、贤疾病;引产前一周内均未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
1.2 研究方法
1.2.1 给药方法 观察组入站后立即口服米非司酮片50 mg,12 h后再服50 mg,连服两天,共计200 mg;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 mg。对照组于入站第二天,经腹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 mg。
1.2.2 观察指标 ①注射依沙吖啶后到宫缩发生时间。②宫缩发生时宫颈成熟情况:宫颈软,宫颈管消失≥50%,宫颈口松者为成熟。③引产后出血量。④引产并发症:包括子宫瘢痕破裂、宫颈裂伤,产后出血≥400 ml。⑤疼痛情况:按世界卫生组织疼痛标准分为四级。⑥引产中的干预措施,包括镇静剂及宫缩剂的使用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引产效果 两组引产一次成功率均为100%,宫缩发生时间、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见表1。
2.2 宫缩发生后宫颈成熟情况及产时疼痛情况见表2。
2.3 产程中干预措施 观察组无一例采取干预措施,对照组有6例因疼痛剧烈,宫缩过强,静推镇静剂。两组胎儿、胎盘娩出后常规静推催产素促宫缩;胎腊不完整者行清宫术,观察组清宫4例,对照组8例。
2.4 引产并发症 观察组无并发症,对照子宫瘢痕破裂1例,宫颈环形裂伤2例,纵形裂伤1例,产后出血量≥400 ml者3例。
3 讨论
3.1 米非司酮在瘢痕子宫引产的作用机理 米非司酮是一种孕酮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具有促进宫颈成熟作用,与孕酮竞争受体而有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口服吸收迅速,半合成及合成米非司酮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分别为1.5、0.81 h,血药峰值分别为0.8 mg/L和2.34 mg/L,消除半衰期约20~34 h。有研究证明:48 h后子宫颈组织胶原纤维降解,胶原溶解。此外,宫颈组织中还见明显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类似急性炎症现象。说明米非司酮能引起与足月分娩自然生理过程相似的宫颈成熟扩张变化[1]。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的协同作用,可增加内源性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缩短了注药后宫缩时间。当宫缩出现后,宫颈已经处于成熟状态,规律宫缩便与宫颈口扩张同步进行,明显降低了宫颈扩张的阻力,使产程进展加快、缩短。孕妇疼痛减轻,避免了引产并发症,从而提高了瘢痕子宫引产的安全性有效率[2]。
3.2 非司酮在瘢痕子宫引产中的疗效评价 瘢痕子宫在中期引产有瘢痕裂伤的危险。我们采用的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及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联合应用引产与单纯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比较,两组注药后宫缩发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由于宫颈不成熟,宫缩发动及产程时间长,产程中孕妇疼痛剧烈,1例子宫瘢痕破裂,3例宫颈严重裂伤,3例产后出血,产程中有10例采用干预措施;观察组因宫颈成熟,宫缩发动时间短,产程中宫缩与宫颈扩张同步进行,从而使产程明显缩短,妥妇无剧烈疼痛及并发症。
总之,瘢痕子宫中期引产是计划生育节育手术中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2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