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喷预防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第1页 |
参见附件(3079KB,2页)。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其常见临床症状为回缩性涕血、单侧性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不明原因的颈淋巴结肿大、面部麻木、复视头痛等。目前放射治疗是鼻咽癌首先治疗手段,它可因杀死肿瘤细胞,但正常组织或相邻器官也不可避免受到侵犯,因而产生放疗不良反应。急性皮肤反应是放射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皮肤损伤与射线剂量呈正相关[1];李素艳等[2]研究显示皮肤受照射5 Gy就可形成红斑,20 Gy~40 Gy可形成上皮脱落及皮肤溃疡。有研究显示,87%~96%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皮肤红斑,其中湿性脱皮的反应率为10%~15%[3]。表现为早期照射野出现瘙痒、红斑、色素沉着、干性脱皮、水疱、糜烂,继之出现湿性皮炎等,严重的可继发溃疡和坏死。重者被迫停止放疗,患者十分痛苦,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射线对组织细胞的损伤机制而研制的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内含多种防止细胞损伤及有利于表皮细胞修复的成分,临床应用可有效预防和减轻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初诊接受根治性放疗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16~82岁,中位年龄52.5岁;用药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48.5岁。临床分期(2008年中国分期),常规组Ⅱ期 12例,Ⅲ期21例,Ⅳ期7例;用药组Ⅱ期 13例,Ⅲ期18例,Ⅳ期9例。放疗技术均为调强放射治疗技术,两组均采用鼻咽部+颈部照射,用6 mV X线进行照射,采用7野均分照射,接受常规分割治疗,1次/d,每周5次,总剂量6600~7200 cGy。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①常规组按常规皮肤护理[4] 指导患者保护照射野皮肤。②用药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奥克喷外喷(无锡健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30 ml/瓶)第一次放射治疗开始后即开始使用,喷满整个照射野,并超出照射野1 cm,0.02 ml/(cm3•次),3~5次/d,直至放疗结束。
1.3 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评价标准 RTOG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级标准[5]:0级:无变化;1级:滤泡样暗色红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2级: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3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4级:溃疡、出血、坏死。从放疗开始至结束,由同一名责任护士对照射皮肤进行评估,记录皮肤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Wilconxon秩和检验。
2 结果
经Wilconxon秩和检验,常规组与用药组Z值为-2.034,P为0.042,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放射治疗过程中,皮肤损伤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及时给予合理的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本结果显示,用药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和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皮肤放射性损伤是由于接受放射性剂量过大、时间过长或长期接触而防护不周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由于医用射线对正常皮肤黏膜直接损伤和电离辐射的双重作用,基底干细胞的DNA受到射线的破坏,细胞再生受阻。皮肤受到大剂量射线照射后,会出现血管上皮肿胀、硬化至毛细血管闭塞,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后期血管壁出现纤维瘢痕,表皮下乳头血管扩张,真皮层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液体渗出,血流黏度增加,表现为受照部分皮肤发红、瘙痒、色素沉着、变厚粗糙、毛孔粗黑、湿性脱皮,严重者可出现水泡继而破溃、糜烂。因此预防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对于保证放疗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常规组护理方法是指导患者照射野皮肤尽量暴露、避免磨擦,内衣和衣领要柔软干净,宜着纯棉制品,不能日光曝晒,不洗过热的热水澡,不用洗涤用品。有痒感时不用手抓挠,可轻拍局部,干性皮炎用地瓜粉局部以保持干燥,湿性皮炎时用生理盐水清洗伤面后,局部喷氧。用药组采用奥克喷外喷,方法是指导患者照射野皮肤尽量暴露,避免磨擦,内衣和衣领要柔软干净,宜着纯棉制品,不能日光曝晒和风吹,不洗过热的热水澡,不用肥皂,勿用毛巾揉搓皮肤。第一次放射治疗后即开始使用,喷满整个照射野,并超出照射野1 cm, 3次/d,直至放疗结束。若出现湿性溃疡,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用高流量氧喷干局部再喷以奥克喷,厚度可至3~5 mm,2次/d。
奥克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是一种含有丰富自由基清除剂的产品,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奥克丁)及其他活性剂进行配比而研制出的一种新型产品,可以直接及时地清除放疗产生的有害自由基,切断自由基的反应链,促使人体组织主动修复,达到明显减轻放疗副反应的目的。主要成分奥克丁能透过皮肤黏膜。有效地清除局部皮肤黏膜组织因电离产生的自由基。从而推迟皮肤黏膜放射损伤出现的时间,避免皮肤黏膜放射损伤的发生、减轻放射损伤的程度、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临床观察发现可以提高皮肤黏膜的辐射损伤耐受剂量,明显降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减轻皮肤黏膜放射损伤的严重程度甚至可以避免发生,使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时间延缓。特别是在皮肤损伤发生后甚至是皮肤发生破损后,继续用奥克喷能使患者继续放疗而损伤不再加重,从而使患者得以坚持完成放疗疗程。因此放疗,根据放疗疗程中皮肤反应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减少急性放射皮肤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梁宏立,赵凤玲,傅宝华,等.慢性放射线皮肤损伤18例临床分析.职业与健康,2004,20(8):19-20.
[2] 李素艳,高黎,殷蔚伯,等.金因肽对急性放射性黏膜炎及皮炎的作用.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2,11(1):30-32.
[3] Fisher J, Scott C, Stevens R, 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7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