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下腹腔内手术患者低体温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第1页 |
参见附件(2776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下腹腔内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判定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方法及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在全身麻醉下开腹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术中按常规操作不采取特殊保温措施。保温组30例,术前及术中注意四肢保暖,手术两组室内温度均维持在26~28℃,术中加温输液及37℃腹腔冲洗液等综合措施。结果 常规组术后体温较保温组低。结论 护理干预既综合性保温措施可保持患者术中体温稳定,有效预防术后低体温的发生。
【关键词】
全身麻醉; 低体温;护理干预
作者单位:350003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手术室
术中低体温是手术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年老体弱患者极易发生。低体温不仅使患者感到不舒适,而且是生命征不同程度地偏离轨道,60%患者出现寒战,也可使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增加等[1]。近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为了探讨术中护理干预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本文对两组不同护理措施的患者进行了对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腹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保温组,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40~75岁,平均其中结肠部分切除22例,胃癌根治术28例,肝叶切除术1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体温升高。一般资料比较详见表1。
1.2 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在麻醉成功后将监护仪的测温探头插入患者的鼻咽部,分别记录术前、术中60 min、术毕患者的体温。
常规组:手术过程中不采取任何保暖措施,手术室温度维持22~24℃。
保暖组:术前接患者时即采取保暖措施,进入手术室过程中为患者盖好棉被,减少身体的暴露。手术室温度维持26℃~28℃,术中所输液及输血均加温至37℃,消毒液加温至36~37℃,腹腔冲洗液加温至37~4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1.4 结果 二组患者体温变化比较见表2
两组患者体温变化:结果显示术中60 min与术毕比较常规组体温比保温组各降低 (0.65±0.03)℃和(1.16±0.2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常规组体温低于35℃有18例,术毕保温组体温低于35℃有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寒战发生率常规组15例,占50%,保温组3例,占1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保暖有效。
1.5 讨论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人体需要体温恒定,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产热及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中心体温在(37±0.4)℃[2]。术中低体温不仅使患者感到不舒适,而且使生命征不同程度地偏离正常轨道,60%患者出现寒战。低体温可使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增加,又可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循环系统外周阻力增加,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等,影响愈后[3]。
引起术中低体温的因素:①术前准备时身体暴露过多,时间过长。②进入手术室过程中保暖措施不利。③术前皮肤消毒时身体完全暴露于室温环境下消毒液温度低于体温。④术中大量快速输入低于体温的液体,特别是未经加温的库血。⑤手术暴露时间长,腹腔脏器暴露于室温环境下体温丢失过多。⑥用低于体温的腹腔冲洗液冲洗腹腔。⑦麻醉用药使机体产热减少,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防御反应[4]。
具体护理措施:①术前保持身体温度,在导尿、灌肠、备皮等术前准备时动作准确、迅速。②用平车接患者过程中为患者盖好棉被,减少身体暴露。③术前将手术间温度调至26~28℃,全身麻醉诱导时在患者身上加盖大毛巾,通过在皮肤上形成一层停滞的空气层来降低对流散热。④术中皮肤消毒液使用已经温热好的消毒液。⑤术中所有输入液体均加温至36℃左右后再输入体内。⑥术中腹腔冲洗液均加温至37~40℃。⑦术中肢体暴露处均加盖厚毛巾。
本研究中常规组未采取保暖措施,术中60 min及术毕体温比保温组明显下降,低体温(<35℃)18例,保温组(<35℃)2例,常规组寒战发生15例,占50%,保温组只有3例,占10%,这表明全身麻醉下腹腔内手术患者采取了以上的保温措施,进行全面的体温护理,能有效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提高腹腔手术患者的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7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