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1522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以69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58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别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比较t=2.30,P<0.05有统计学差异;糖化血红蛋白比较t=3.3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病变关系密切。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冠心病
作者单位:214423江苏省江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其血管病变是冠心病发病的基础,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5倍,糖尿病性心脏改变引起死亡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病死率的70%~80%[1]。本文通过对比我院单纯糖尿病患者与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值,旨在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象 127例糖尿病患者均来自2006年 7月至2011年9月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69例,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心外膜下血管狭窄≥50%;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9例为观察组,男32例,女37例,平均年龄(63.2±10.5)岁;选取58例单纯血糖增高,无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男27例,女31例,平均年龄(62.3±9.9)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与性别构成比上无统计学差别(P>0.05)。
1.2 方法 分别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化法,仪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仪,试剂厂家: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免疫抑制透射比浊法,试剂厂家:瑞士Roche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见表1,空腹血糖比较t=2.30,P=0.02,P<0.05有统计学差异;糖化血红蛋白比较t=3.39,P=0.0009,P<0.001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2010年1月国际专家委员会的一个新进的金标准,将糖化血红蛋白≥6.5%被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切点,目前已被临床医生广泛的应用与糖尿病的诊断,因红细胞寿命为120 d,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2~4月内血糖的控制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作为长期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受患者个人因素及时间的受控程度较强,不同时间测定波动性大,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相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稳定性较好[2]。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主要应用于在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尤其对轻症、2型、“隐性”糖尿病有提示作用,其次治疗过程对药物疗效的监测评价,以及对血管并发症的预测[3]。
冠心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在充分考虑了年龄、性别、血脂水平及生活习性(如,吸烟、喝酒等)等多种因素,在分组研究中消除此类因素的组间统计学差异,糖尿病并发症的核心问题就是血管的病变,有研究报道,新诊断的 T2DM 在发病后 9 年时,大血管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 20% 和 9%。大血管病变占所有死亡糖尿病患者原因的 59%,是微血管病变导致死亡的 70 倍[4]。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中,空腹血糖P<0.05有统计学差异,糖化血红蛋白P<0.001差异具有有显著性。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比空腹血糖变化更为显著。据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结果,冠脉病变越广泛,狭窄程度越高,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越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对较高。冠状动脉病变存在多因素的影响,如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年龄及血脂水平都有很大关系,糖化血红蛋白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糖化血红蛋白由血红蛋白中2条β链N端的撷氨酸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而成[5],且结合过程不可逆,减缓血红蛋白对氧的释放,增加对氧的亲和力,成为组织缺氧的重要原因,高血糖能够糖化蛋白质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过程中产生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有很强的损伤作用。AGEs能结合并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生长因子、细胞分裂素及基质成分。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的另一致病因素是增强红细胞黏性,脆性,使得血液粘滞度增加,流动性变差(目前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主张多因素评估,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适当的抗凝治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冠脉的狭窄,冠心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的病变存在密切的关系,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良好控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倪青,吕蕾.糖尿病心血管病的防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22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