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457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疗效。方法 50例符合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均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尿毒清颗粒每次1包,3次/d,连续服用90 d为一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生化指标改变。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尿蛋白、尿素氮和血肌酐治疗前后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具有确定疗效。
【关键词】
尿毒清颗粒;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疗效
作者单位:510800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其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在肾功能衰竭中所占比例逐步上升,临床上预后较差,大多数只能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1],其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恰当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脏衰竭,减少透析次数,是临床难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们应用尿毒清颗粒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就诊确诊为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50例,糖尿病病程8~11年,平均(9.7±2.1)年,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9~65岁,平均(59.9±8.3)岁;糖尿病肾病病程11月至4年不等,平均(2.9±0.8)年。
1.2 诊断标准
所收集的患者均按WHO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同时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标准,属临床糖尿病肾病期[2],包括:肾功能损害情况均缓慢进行;发现肾功能损害3个月以上;血肌酐707 μmol/L以下,未达到终末期肾脏病;2周内未使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
1.3 病例分组
将上述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7例,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及治疗前各项实验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膳食上均予给低盐、优质蛋白质,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对症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及控制感染,降脂、利尿和止吐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上述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治疗上给予尿毒清颗粒1包/次,3包/d,90 d为一疗程。
1.5 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
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分别检测空腹血糖、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患者治疗后疗效评价标准为,显效:血糖、血压接近正常,尿蛋白减少,肾功能逐渐恢复,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血糖、血压高于正常,尿蛋白减少,肾功能较前下降,自觉症状改善;无效:无变化,症状体征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所改善,尤其在水肿、尿量等方面,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1.48%和60.87%,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均得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尿蛋白、尿素氮和血肌酐均不同程度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和血肌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后期导致肾脏衰竭,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上升,肾小球微血管内溶血,肾小球内高灌注,导致了毛细血管形成一系列损害,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3],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和氮质血症等。目前临床上除了依赖血液透析替代治疗,尚无特别有效疗法,但高昂的药费等限制了透析的使用,尤其为了提高相关基础治疗效果,改善各种相关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需求有效药物配合透析。
尿毒清颗粒是由大黄、黄芪、白术、川芎、丹参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该中药制剂起到了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应用在糖尿病肾病肾衰竭配合透析治疗中。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大黄降尿毒素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诸多结果显示大黄可通过多种机制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4],为本制剂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临床观察显示,在基础治疗同时配合使用该中药,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确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同时能改善肾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降低体内血肌酐含量,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临床观察结果与相关报道接近[5]。尿毒清颗粒是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有关其作用的深入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参 考 文 献
[1] 杨永铭,刘冠贤,钟伟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5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