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150911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后早期溶栓与介入治疗的对比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5日 张智明
第1页

    参见附件(1325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发病后早期进行溶栓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即将其分为溶栓组(溶栓治疗)和介入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 与溶栓组的梗死血管再通率相比,介入组的再通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8.5±4.0)相比,介入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减少(7.5±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溶栓组的心功能LVEF相比(40.2±6.2) %,介入组的心功能LVEF明显增高(56.3±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与溶栓治疗相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溶栓

    

    作者单位:459000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血管,心肌再灌后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1]。研究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等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研究中,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即将其分为溶栓组和介入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03月至2011年0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即将其分为溶栓组(溶栓治疗)和介入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每组各40例。40例溶栓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6.3~68.3岁;40例介入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4.7~69.2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持续性胸痛,持续时间>30 min),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相邻两个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 mV,肢体导联≥0.1 mV;心肌酶学指标升高符合AMI酶学变化曲线),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在年龄、性别、原发病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3]

    1.2.1 溶栓治疗 根据2001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AMI 诊断和治疗指南,给予150万U尿激酶,20 min内静脉滴注。溶栓再判定标准为:抬高的ST段120 min回落>50%;梗死血管前向血流达TIMI3级。

    1.2.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前口服300 mg氯吡格雷和300 mg阿司匹林,然后采用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患者的梗死血管进行判断,对梗死血管实施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术。成功再灌的指标为:前向血流达TIMI 3级,残留狭窄率<20%。于术后4 h拔管,再过1 h给予肝素和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之后皮下注射肝素,连续给予3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梗死血管再通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随访6个月复查心功能LVEF。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梗死血管再通率比较 40例介入治疗患者中,梗死血管再通率为97.5%,术后1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没有再出现梗死,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期间没有死亡病例。而40例溶栓治疗患者中,梗死血管再通率为62.5%,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期间,死亡4例。与溶栓组的梗死血管再通率相比,介入组的再通率明显增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与溶栓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8.5±4.0)d相比,介入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减少(7.5±1.5)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溶栓组的心功能LVEF相比(40.2±6.2) %,介入组的心功能LVEF明显增高(56.3±6.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大多病情严重,而且很容易伴有并发症,因此,尽快将梗死血管进行再通,保证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4]。静脉溶栓治疗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尤其是基层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并发症相对较多,影响其临床疗效。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迅速达到梗死血管的再通,达到较高的再通率,而且并发症低,死亡率低[5]。本研究中,与溶栓组的梗死血管再通率相比,介入组的再通率明显增高,(P<0.05)。与溶栓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心功能LVEF相比,介入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心功能LVEF明显增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应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支架置入术,迅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减少再发心梗、猝死等严重并发症。与溶栓治疗相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马礼坤,余华,冯克福,等.急性心肌梗死经转运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2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