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182195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08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王元辉 张蕾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上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单硝酸异山梨醇酯2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3~4 h内静脉滴注,拜阿司匹林,辛伐他丁及倍他乐克口服),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和有效的。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继发于冠脉阻塞的急性加重,后者是由于粥样瘤表面的纤维斑块破裂,结果出现血小板粘附引起的。造影证实1/3以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其缺血区的血管内有导致部分闭塞的血栓,由于造影时可能难于辨认血栓,报道的发生率可能偏低。

    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疼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较低的活动量就可诱发,休息时也可自发出现(卧位心绞痛),性质呈进行性(恶化型),这些改变可任意组合。大约30%的不稳定性心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后3个月内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猝死少见,胸痛时心电图的明显变化是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重要标志,临床上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有时难以奏效,而西药治疗特别是硝酸酯类药物副作用较大,如头痛、血压下降、反射性的心动过速等。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开窍止痛、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再生、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能有效的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本院自2010年7 月至2011年3 月以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经临床疗效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7 月至2011年3月以来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 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的诊断标准[1]。治疗组52 例,男32 例(占61.5%),女20 例(占38.5%),平均年龄70.5 岁,病程3~9 年,其中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24例,室性心律失常10例。对照组56例,男39 例(占69.6%),女17 例(占30.4%),平均年龄69.8 岁,病程2~8年,其中合并高血压23 例,糖尿病10例,室性心律失常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较性。排除3 级高血压病、心肌梗死,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52 例按常规方法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注射液2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3~4 h内静脉滴注,拜阿司匹林,倍他乐克,辛伐他丁常规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济南步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2 h内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

    1.3 评定标准

    1.3.1 心绞痛 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同等劳力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不足50%。

    1.3.2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静息心电图原有缺血性ST段恢复大于0.1 mV或ST段恢复正常;有效:ST段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或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无效:静息心电图无改善;加重: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 mV以上,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25%以上,或由直立T波变平坦,或平坦T波转为倒置。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常规心电图ST的变化,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副作用。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临床疗效观察

    2.1 临床症状 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电图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均有改善状况,治疗组优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无过敏反应及明显不适反应。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继发于冠脉阻塞的急性加重,后者是由于粥样瘤表面的纤维斑块破裂,结果出现血小板黏附引起的。造影证实1/3以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其缺血区的血管内有导致部分闭塞的血栓,由于造影时可能难于辨认血栓,报道的发生率可能偏低。

    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疼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较低的活动量就可诱发,休息时也可自发出现(卧位心绞痛),性质呈进行性(恶化型),这些改变可任意组合。大约30%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后3个月内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猝死少见,胸痛时心电图的明显变化是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重要标志。

    丹红注射液是用中药丹参、红花按科学配方提取的复方制剂,具有保护血管内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4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