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研究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 在为2007年12月至2010年4月治疗的6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患治疗时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应用锁定钢板(解剖型)固定的病患34例,为钢板组;应用动力髋螺钉固定的病患28例,为螺钉组。结果 钢板组与螺钉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引流量和出血量等方面的组间差异明显,钢板组的用时均较短,引流及出血的量较少(P<0.05);钢板组与螺钉组的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锁定钢板(解剖型)和动力髋螺钉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病患进行内固定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提倡应用锁定钢板(解剖型)法,以减少出血,加快愈合。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锁定钢板;内固定
老年人比较容易出现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1]。近几年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交通事故的增多都使该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由于非手术治疗的病患需要卧床休养的时间较长,且容易出现髋内翻畸形[2],已很少应用于临床,而是提倡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我院在为2007年12月至2010年4月治疗的6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患手术治疗时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疗效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62例股骨转子间新鲜骨折病患为2007年12月至2010年4月间治疗的,女28例,男34例,年龄30~76岁,其中超过50岁的病患有41例,均值为63.8岁。骨折分类(Tronzo Evans标准):17例为Ⅱ型,28例为Ⅲ型,14例为Ⅳ型,3例为V型。骨折原因:47例为跌倒致伤,12例为交通事故,3例为坠落致伤。最快就诊病患为受伤后2 d接受治疗,最慢9 d后接受治疗。其他疾病:6例患糖尿病,16例患高血压,7例患冠心病。34例为钢板组:女14例,男20例,年龄36~76岁,10例为Ⅱ型,15例为Ⅲ型,8例为Ⅳ型,1例为V型;28例为螺钉组:女14例,男14例,年龄30~76岁,7例为Ⅱ型,13例为Ⅲ型,6例为Ⅳ型,2例为V型。两组间病患资料无统计差异。
1.2 方法 螺钉组应用动力髋螺钉固定:全身麻醉下将外侧切开,起点为大转子顶点,切口长10 cm,刨开肌肉层暴露股骨上段,尽量行解剖复位。在股骨外侧打入导针,射向股骨头颈中央,沿导针扩髓后将拉力螺钉置入,安装钢板,拧紧螺钉。止血缝合,留置引流胶管。钢板组应用锁定钢板(解剖型):全麻下将外侧切开,钝性分离暴露骨折处,骨折块完整复位。置入锁定钢板于股骨,钻孔后将拉力螺钉旋入,钢丝捆扎,固定钢板。冲洗缝合,留置引流胶管。
1.3 疗效指标 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引流量、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差异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钢板组与螺钉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引流量和出血量等方面的组间差异明显,钢板组的用时均较短,引流及出血的量较少,(P<0.05);钢板组与螺钉组的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3.1 动力髋螺钉固定 此方法使用的螺钉更加粗大且螺纹较宽,配有钢板和加压螺钉。配合使用可以在起到加压作用的同时利于滑动,钢板的特殊设计限制了螺钉的旋转,利于骨折端稳固贴合,提高了安全性。有学者提出,此方法在内固定中的效果最佳[2]。但其在应用中存在缺陷,固定中仅使用1根螺钉且较粗,使用时要求患者的大转子相对较完整,尤其是皮质骨[3]。若患者为不稳定粉碎性骨折或骨质疏松情况较严重则不能选择此方法,因为其把持力不足[3],且可能造成畸形愈合。
3.2 锁定钢板(解剖型)固定 此方法能够将钢板与股骨无缝隙贴合,其钢板的造型与股骨近端的形状相吻合,且呈现多平面性,可以很好的将大粗隆处固定,避免产生碎块控制不牢的现象[1],3个钉孔的连线为三角形,可在不同角度置入螺钉,起到抗旋转、抗弯的作用[3],骨折复位稳固且牢靠。螺钉固定于小转子可以避免发生髋内翻畸形。本文中钢板组患者与螺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4.2±15.7)min,(136.3±22.4)min,说明该方法操作方便;愈合时间分别为(17.3±3.7)周,(19.5±5.2)周,说明该方法有利于患者的复位恢复。虽然两种方法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本文还是提倡应用锁定钢板(解剖型)法。
参 考 文 献
[1] 李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4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