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4058KB,4页)。
糖尿患者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合并冠心病时多出现多支冠状动脉受累,且受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心内科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89例,其中男51例,女38例,年龄51~74岁,平均(64.8±8.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2000年指南为诊断标准和1999年的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糖尿病常规治疗,血糖控制达标。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应用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疗程8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商品名:万爽力,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20 mg/次,3次/d;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g晚饭后口服,1次/d,应用8周。
1.3 检测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血脂、HS-CRP、IL-6及TNF-α变化。入院后立即描记心电图(标准12导联),以后1次/d。记录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发作平均时间。
1.4 临床疗效判断
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减少50%以上,心电图ST段下移明显治疗后回升50%以上,但未正常,或主要导联T波由倒置变浅或低平;无效:心绞痛发仍时有发作,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少低于50%,心电图无改善,或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按规定治疗方法疗程结束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2.2 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见表2。
2.3 治疗前后血脂、HS-CRP、IL-6及TNF-α比较见表3。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及(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肌能量代谢障碍[1]。粥样斑块受到炎性反应侵蚀,造成斑块不稳定性,发生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血流,这是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2]。
现已研究发现,HS-CRP的高低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的病变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高低有密切关系,IL-6的高低与不稳定型心绞痛随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呈正相关,TNF-α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其重要作用。因此,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曲美他嗪是哌嗪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代谢,使心肌以葡萄糖代谢为主,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的能量,优化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曲美他嗪也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性反应、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减轻内皮细胞损伤,减少冠状动脉内血小板血栓的形成,最终能增强冠心病患者血管中斑块的稳定性,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3]。
作为他汀类调脂药,阿托伐他汀是人工合成的高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胆固醇,增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近年来研究证实,其还有抗炎、改善内皮功能及稳定斑块等作用,从而明显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4]。
本研究结果显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1.84%,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的治疗组患者血清LDL-C、TC、HS-CRP、IL-6及TNF-α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同时,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因此,认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减少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058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