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健脾法防治癌症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4049KB,4页)。
【摘要】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法防治癌症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38例癌症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二组,对照组18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益气健脾法进行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二组血小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后,二组血小板计数水平均有显著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健脾法可有效改善癌症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益气健脾法;癌症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观察
化疗是控制癌细胞扩散及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化疗药物通常伴有骨髓抑制和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对于癌症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临床西医治疗主要是输注白介素-Ⅱ、成分血小板及促血小板生成素[1],但白介素-Ⅱ由于价格昂贵,普通患者往往难以承受,而输注血小板有可能引起血源性感染,且只能起到暂时增加血小板的数量,对造血功能并无明显的作用[2]。我国的中医博大精深,对疾病的治疗讲究固本培元,标本兼治,对诸如肿瘤等慢病往往有着独到的疗效,本研究采用中医益气健脾法防治癌症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38例癌症患者化疗后血小板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二组,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中医益气健脾法进行治疗,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4~66岁,平均47.5岁;其中乳腺癌5例,肺癌11例,直肠癌3例,其他恶性肿瘤1例。对照组18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8.5岁;其中乳腺癌6例,肺癌7例,直肠癌5例。肿瘤分期均为Ⅰ、Ⅱ期,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及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本组18例患者给予止血敏、安络血等,对实验室检测血小板<50×109/L的患者,同时给予输注血小板悬液。15 d为1个疗程。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本组2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健脾益肾汤,主方为:黄芪40 g、淫羊藿15 g、党参25 g、鸡血滕15 g、当归20 g、大枣15 g、鹿角胶15 g、附子15 g、枸杞子15 g、肉桂3 g。根据患者情况加减。1剂/d,连服15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二组患者均于治疗前与治疗二个疗程后,检测血小板计数,对血小板下降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二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血小板减少的效果
对二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二组血小板计数水平均有显著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3例骨肌肉痛,不良反应率为20%,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1例骨肌肉痛,1例头晕头痛,占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能耐受。
3 讨论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是化疗后严重的并发症,白细胞具有极其重要的免疫功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直接威胁癌症患者的生命。白细胞减少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神疲、四肢酸困、乏力等。根据中医理论,白细胞减少症的病机可分为脾阳不振、气血双虚、肾气不足、肺气亏损等几种,笔者根据中医理论辩证论治的原理,认为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化疗后中气不足从而导致气血失调,脾虚、肾气不足、脏腑功能衰竭所致,脾虚、肾气不足则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肺虚则头痛、易感。
益气健脾根据辩证论治的原理,选用黄芪、党参为君药,补气健脾;当归、鸡血藤为臣药[4];化瘀生血,淫羊藿、枸杞子、鹿角胶、肉桂、附子为佐药,益气温阳,大枣开胃健脾,为使药,诸药合用,起到益气健脾、化瘀生血的作用。从观察组20例患者使用情况显示,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大大高于单纯西药组,结果提示中药具有全面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049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