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治疗体会
第1页 |
参见附件(4312KB,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 全麻下开颅脑内血肿穿刺,将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液化,经引流管排出颅外,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并与30例内科治疗结果作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26例,治愈好转23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30例中,治愈好转19例,死亡11例,总有效率为6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
【关键词】 高血压;并发症脑出血;微创
我院于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开颅脑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在血肿腔内置入引流管,然后从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对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微创治疗组: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5~76岁,平均60.1岁,穿刺前按意识状态分级:Ⅰ级(意识清醒)4例,Ⅱ级(嗜睡)6例,Ⅲ级(浅昏迷)13例,IVa级(深昏迷)2例,IVb级(深昏迷伴脑疝)1例。头颅CT检查示:基底节区出血15例,颞叶出血7例,顶叶出血2例,破入脑室2例。出血量:30~60 ml 19例,60,~80 ml 3例,大于80 ml 4例。内科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3岁,平均62.2岁,治疗前按意识状态分级:Ⅰ级(意识清醒)6例Ⅱ级(嗜睡)8例,Ⅲ级(浅昏迷)12例,IVa级(深昏迷)3例,IVb级(深昏迷伴脑疝)1例。头颅CT检查示:基底节区出血20例,颞叶出血5例,顶叶出血2例,破入脑室3例。出血量:30~60 ml 24例,60~80 ml 3例,大于80 ml 1例。两组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在性别、年龄、病情分级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穿刺治疗组于发病12~24 h内采用开颅脑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准确定位血肿最大层面,血肿中心与颅表最近点。颅骨钻孔,电凝硬脑膜后切开,插入引流管至血肿腔,引流4~6 h后注入血肿液化液尿激酶1~2万U,夹闭引流管4 h后放开引流,被液化的血肿即可经引流管引出。根据血量12~24 h注入液化液1次,经3~5 d引流,随时复查头颅CT,经CT复查证实血肿已清除后拔除引流管。内科对照组患者按内科常规治疗。
1.3 疗效评定 基本治愈:意识清醒,生活自理,肢体肌力≥Ⅲ级;好转:意识清醒或轻度模糊,肌力≤Ⅰ级;无效:死亡或昏迷自动出院。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微创治疗组26例中,治愈16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内科对照组30例中,治愈7例,好转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χ2=4.7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疾病[1],内科治疗一般病死率为40%~60%,而传统的手术治疗多需在全麻下进行,开颅时间长,清除血肿过程又增加了脑部损害,致手术后病死率增加[2]。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方法,本组微创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0%。明显好于内科治疗组,与孟兆鹏等[3]报道的有效率接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方法简便,定位准确,麻醉、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清除血肿彻底,病程短,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行微创开颅手术止血确切,也可避免盲目穿刺造成的硬膜剥脱,形成血肿。对于破入脑室的出血,可配合腰穿或腰大池引流,效果更佳。微创治疗的适应证:对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出血≥30 ml,脑叶出血,丘脑、小脑出血在10 ml以上的浅部血肿患者,除非患者处濒死状态,或者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治疗意义者除外,均可行微创治疗。
微创治疗的禁忌证:小脑半球(幕下)血肿、丘脑出血、动脉瘤或动脉畸形出血。年龄过大、多器官功能衰竭;脑疝晚期脑死亡者不宜应用。穿刺治疗组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进行治疗。微创手术时机的选择:大量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4],高血压脑出血多于出血20~30 min内形成血肿且出血已经停止,6~7 h开始血肿周围脑组织学改变,即使较小的血肿对周围组织的损害亦较重,6~12 h后周围组织出现海绵状变性、坏死、出血等继发损害。脑出血在早期直接产生占位效应,可致脑组织的机械性压迫与撕裂伤,并造成血肿周边脑组织缺血[5]。随后的病情发展过程中,血肿在凝结过程中即后来的液化分解过程中产生很多的毒性物质,如凝血酶、补体、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血浆蛋白及很多细胞因子[6],产生继发性的脑损伤(二次脑损伤)。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不可逆损伤越严重,致死、致残率越高。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早期清除血肿,去除占位效应迅速降低颅内压,使血肿周边神经元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为尽早使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早期手术效果比较显著。手术时机选择以发病后12~24 h为宜。过早因破裂血管闭合不紧密有继续出血的可能。过迟因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以及并发症的出现影响神经功能恢复。12~24 h内清除血肿,可迅速缓解脑组织移位压迫症状,减轻脑水肿、脑缺氧,有效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7]。本组穿刺治疗组手术时间均掌握在12~24 h之内。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后的并发症主要是感染和出血。由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本组无感染病例发生。引起出血的原因:①穿刺出血。②血肿腔再出现。选择穿刺点时避开外侧裂区,一般不会引起颅内出血。本组23例经CT复查未发现与穿刺针有关的直接出血。为避免血肿腔再次出血,我们的体会是:①定位要准确。②穿刺时以血肿中心为靶点。③首次引流量不宜过多,为血肿的30%~50%,以免颅压波动过大,中线复位过快,诱发再出血。④有效控制血压,根据患者情况,全身使用止血药物。血压过高者可肌内注射利血平或乌拉地尔泵入。将血压控制在130~150/60~90 mm Hg水平后手术,以免再出血。⑤慎用脱水剂,脱水剂可造成早期继续出血及血肿不易流出。⑥如遇再出血,推注冰盐水+肾上腺素及立即止血,反复冲洗血肿,最后在血肿内保留3~5 min,夹管观察,病情继续加重者,可开颅手术治疗。一般抽血量在1/2~2/3之间,残留血肿本身对出血点是一个压迫作用,可以防止再次出血。⑦对于呼吸道不通畅者,应及时吸痰吸氧,必要时插口咽通道或行气管切开术。
参 考 文 献
[1] 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690.
[2] 申永辉,党军,韩建立.YL21型穿刺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体会.河北医药,2009,31(2):20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312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