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181467
20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25日 汤丹灵 蔡德 魏敦灿 王亚力 毛东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对抗菌药物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进行临床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0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对抗菌药物引发的ADR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ADR涉及15类抗菌素50个品种,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ADR以皮肤损害多见;严重ADR有7例。结论 临床科室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和防范ADR的发生。

    【关键词】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但由其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数量也渐趋上升。本调查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03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取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03例抗菌药物ADR,并分别对发生ADR的患者的一般情况、原患疾病、用药情况、给药方式、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调查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情况

    203例ADR中,男102例,女101例,男女之比为1∶0.99。其中≤18岁21例(10.35%);19~30岁34例(16.75%);31~60岁86例(42.36%);>60岁62例(30.54%)。

    2.2 给药途径 静脉滴注183例(90.15%),口服18例(8.87%),局部用药2例(0.98%)。

    2.3 药品种类 共涉及15类50个品种,前三位分别是头孢菌素类药居17种(34.00%),喹诺酮类9种(18.00%),青霉素类8种(16.00%)。

    2.4 ADR临床表现及前10位的药物及其临床表现 203例ADR中,皮肤损害者134例(66.01%),主要表现为皮疹、斑丘疹、水疱疹、荨麻疹、全身风团、瘙痒、溃烂和静脉炎等。引起ADR最多的为左氧氟沙星(17.02%),其次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3.83%)、莫西沙星(12.76%)、头孢他啶(10.63%)(见表1)。

    表1

    引起严重ADR的抗菌药物及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例数构成比%涉及药物

    发热、畏寒、寒战、呼吸困难、急促、口唇发绀228.57头孢呋辛钠;阿奇霉素

    双药物性视神经乳头炎114.29异烟肼、乙胺丁醇

    血小板下降;白细胞降低228.57美罗培南;莫西沙星

    肝功能损害114.29妥布霉素

    心悸、冒汗、神志模糊114.29帕珠沙星

    总计7100

    2.5 严重ADR药物及临床表现 203例ADR中,严重ADR7例,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高热、过敏性休克等(见表1)。

    2.6 ADR的转归 经对症治疗的114例(56.16%),主要是应用异丙嗪、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对症处理;未特殊处理的89例(43.84%);其中治愈105例(51.72%),好转97例(47.78%),有后遗症者1例(0.50%);病程延长者5例(2.46%),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者198例(97.54%)。

    2.7 ADR的因果关系 据ADR判定标准,评为肯定的4例

    

    作者单位: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通讯作者:毛东阳

    

    (1.97%),很可能的93例(45.81%),可能的106例(52.22%)。

    3 讨论

    3.1 年龄与ADR

    抗菌药物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次调查中31~60岁者ADR发生率最高,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的免疫应答能力强有关;60岁以上者次之,老年人肝肾功能呈生理性衰退,体内药物易于蓄积,更容易引起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也是引起老年人ADR的原因之一[1]。老年人ADR可能被原发病表现所掩盖,应加强用药监护。

    3.2 给药途径与ADR

    203例抗菌药物ADR中,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有185例(89.36%)。抗菌药物输注速度与ADR的发生有一定关系,速度过快常可因静脉炎和某些严重反应(癫痫等)而影响治疗效果。氨基糖苷类和万古霉素等药物静脉输注过快,可使单位时间内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浓度过高,导致药物性肾损害和耳毒性[2]。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避免过度的静脉给药,能够口服,肌内注射给药的,原则上不要静脉给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3.3 药物类型与ADR

    调查中,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占所有ADR前两位,主要与这两类药物抗菌谱广、高效、品种繁多、新药层出不穷、临床使用广泛有关[3,4]。其中以左氧氟沙星发生率最高,常见皮肤和CNS反应。氟喹诺酮类可透过血脑屏障,脑膜有炎症时尤然。应用后约1%~5%的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焦虑、烦躁、失眠等,但发生惊厥、癫痫者偶见,约<0.5%[5]。喹诺酮类尚可引起皮肤光敏毒性,应用时应告诫患者尽量避免暴晒或处于日照下时间过长。

    3.4 ADR与用药行为

    3.4.1 详问病史

    ADR的发生除药物本身及患者机体因素外,与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有一定关系。本次调查中既往ADR情况不详的有151例,无既往ADR情况的46例,既往有ADR的只有6例。医务人员用药前耐心、详细地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有否饮酒史非常重要,患者有药物过敏史、基础病或特殊情况需要慎用或禁用某些抗菌药物,误开此类药物可能会引发ADR。

    3.4.2 据PK/PD理论给药

    一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等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半衰期比较短,杀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应将1 d剂量分多次给药,以确保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足够长,从而达到杀菌效果。本次调查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有40例采用每天1次给药,除了8例头孢曲松钠比较合理,其余32例均存在使用次数偏少的情况。不适当的给药剂量或给药次数可能诱导细菌耐药。有必要加强对临床医师药动学知识的普及及培训,选择适当的给药剂量和次数。

    3.4.3 严格预防用药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6]。临床上常以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药物用于患者手术预防用药,不但会干扰肠道正常菌群,导致二重感染,且增加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有报道称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的广泛使用可引起生态学不良反应,筛选出耐药或致病性强的菌株,造成抗菌药物的附加损害[7]。

    3.4.4 药师介入临床

    由于ADR采用自愿呈报方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2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