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在婴幼儿肛周脓肿术中的效果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在婴幼儿肛周脓肿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个月~3岁的婴幼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常规氯胺酮组,Ⅱ组(实验组)氯胺酮+骶管阻滞组。结果 Ⅱ组患儿的HR、呼吸较Ⅰ组的平稳,麻醉效果优于Ⅰ组,苏醒时间比Ⅰ组短,苏醒期不良反应少。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肛周脓肿术,麻醉效果确切、可靠,对婴幼儿生理干扰小,安全性高。
【关键词】
小剂量氯胺酮;骶管阻滞;肛周脓肿
氯胺酮已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小儿骶管阻滞可用于腹部和会阴部手术。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在婴幼儿肛周脓肿术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行肛周脓肿术的患儿40例,年龄3个月~3岁,体重6~15 kg,无呼吸道感染,无先天性疾病,无心肺神经系统疾病,无药物过敏史及骶管阻滞的禁忌证。手术时间10~30 min,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单纯氯胺酮组,Ⅱ组小剂量氯胺酮+骶管阻滞组。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2 mg/kg,入室后常规监测呼吸、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ECG,并持续面罩吸氧。Ⅰ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术中麻醉减浅(如体动、皱眉、流涎等)时酌情以0.5~1 mg/kg分次追加。Ⅱ组:小剂量氯胺酮0.5~1 mg/kg静脉注射后,取侧卧位实施骶管阻滞,骶管内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8 mg/kg,术中麻醉减浅时氯胺酮以0.2~0.4 mg/kg分次追加。术中使用氯胺酮时婴幼儿易发生呼吸抑制,应缓慢推注,必须严密观察,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期间呼吸、HR的变化,术中肢体不自主运动情况,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分别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5 min(T1)、10 min(T2),术毕(T3)时的HR、SpO2,苏醒时间(从停药至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时间)。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精神症状、呼吸抑制(呼吸暂停大于3.5 min或SpO2<90%),评价临床麻醉效果:手术开始操作时无躁动,无或者有轻微的体动反应,不影响正常手术操作为优;操作时有剧烈的体动反应,影响手术操作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Ⅱ组比较,Ⅰ组的HR明显增快(P<0.05),Ⅰ、Ⅱ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中发生2例呼吸抑制,Ⅱ组无呼吸抑制发生,两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等并发症。Ⅰ、Ⅱ组苏醒时间分别为(17±5)min,(8±3)min。麻醉效果达优率Ⅰ组为85%,Ⅱ组为100%。
3 讨论
年龄越小,在解剖生理药理方面与成人的差别越大。不能把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基于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应用相应的麻醉方法和监测设备,使小儿在麻醉期间能处于生理内环境恒定的状态,从而使小儿安全渡过麻醉和手术并在术后顺利恢复[1]。氯胺酮易溶于水,无刺激性,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对多器官毒性小,可以重复用药,现在已广泛用于婴幼儿麻醉。氯胺酮静脉注射30 s发挥作用,约1 min达峰值,时效与麻醉剂量有关,但随剂量的增加,副作用反而增加。小剂量氯胺酮(即静注不超过1 mg/kg或连续静脉输注的速率≤20 μg/(kg•min)的优点是保留了良好的镇痛作用,又不抑制呼吸中枢,确保麻醉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的相对稳定,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率。
常规氯胺酮组HR波动较大,是由于氯胺酮用量较大,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使血压升高,HR加快;骨骼肌张力增加,肢体会不自主运动或突然抽动。而实验组由于氯胺酮小剂量的使用,加上骶管阻滞盆腔和腹腔神经丛,使麻醉区血管扩张,对抗氯胺酮的升压反应及HR增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4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