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95017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上肢显微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25日 田国礼 汤洁 史劲飞 李晶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上肢显微血管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30例ASAⅠ~Ⅱ级进行治疗上肢显微血管手术的患者,麻醉选择0.5%罗哌卡因15~20 ml,行患侧肌间沟臂丛阻滞。 结果全程患者给药后5~15 minMAP均有下降,与给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HR变化与给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镇静评级Ⅱ-Ⅴ级为30例,且整个术中镇静适度平稳。本组患者均面罩吸氧,SpO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异丙酚混合液微量泵输注,能满足显微镜下小血管操作要求。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静脉麻醉上肢显微血管手术;应用

    作者单位:230001合肥,武警安徽总队医院南区麻醉科显微血管手术的特点是小血管吻合操作精细,手术时间长,要求患肢血管扩张,镇痛效果好且麻醉平稳。本研究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经脉应用,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进行治疗上肢显微血管手术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手术种类包括游离皮瓣移检20例,游离单手指移检4例,带血管游离肌皮瓣移检6例。年龄17~65岁,体重45~73 kg,ASAⅠ-Ⅱ级,N、肺功能正常。

    1.2麻醉方法患者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补液用复方氯化钠、聚明胶肽等,根据血压调整速度(输液)。麻醉选择0.5%罗哌卡因15~20 ml,行患侧肌间沟臂丛阻滞。阻滞效果确切后,手术前10 min用微量泵输注丙泊酚、氯胺酮混合液(丙泊酚、氯胺酮为2∶1),丙泊酚浓度为4 mg/ml,氯胺酮为4 mg/ml,诱导剂量为0.06~0.1 mg/kg以1 ml/min速度输注,维持剂量为(0.2±0.05)ml/﹙kg•h﹚,维持至手术缝皮前。全程面罩吸氧。

    1.3观测术中监测无创血压、脉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采用Ramsay标准分级(Ⅰ-Ⅵ)级:患者合作评分(1~5分)。1分不合作;2分手有合作,需固定四肢;3分稍合作,但多语;4分合作良好;5分完全合作。Ⅱ-Ⅴ级为理想镇静状态。

    1.4统计学方法对计数资料比较用χ2 检验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程患者给药后5-15 minMAP均有下降,与给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HR变化与给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镇静评级Ⅱ-Ⅴ级为30例,且整个术中镇静适度平稳。本组患者均面罩吸氧,SpO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3讨论

    疼痛是人体受到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可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调节机制,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甚至影响手术的预后,良好的术后镇痛可稳定机体的内环境,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助伤口愈合[1]。臂丛神经是分布于上肢的周围神经丛,是由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构成的混合神经,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局部镇痛完全而患者意识清醒、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传统的神经阻滞是一种盲探式操作,它阻滞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定位及麻醉医师的经验,因无客观指标,需反复寻找异感,对于不合作的患者难以取得好效果,麻醉效果不佳而增加局麻药量又使药物毒性或并发症增加[2]。

    显微镜下小血管吻合操作精细,要求患者绝对安静,麻醉必须维持平稳,止痛效果完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利于组织灌注和血管吻合,轻,人并发症少。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有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可控性好,合适的配比及剂量对呼吸循环影响小[3]。单纯的臂丛神经阻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阻滞不完全,特别是长时间使用止血带患者。止血带充气时间过长,易引起患者局部缺血致疼痛难忍、出冷汗、烦躁不安,影响显微镜下精细操作[4]。本研究表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异丙酚混合液微量泵输注,具有良好镇静、镇痛、减轻止血带反应效果,患者安静、无痛苦,能满足显微镜下小血管操作要求。

    参考文献

    [1]卢学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7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