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95019
二甲双胍联合比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25日 田艳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比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诊治的符合入选标准2 型糖尿病患者162例,采取二甲双胍联合比格列酮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6 个月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P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检测,并进行比较, 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比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作用机制互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降糖作用显著的优点。

    【关键词】二甲双胍;比格列酮;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作者单位: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内科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引起人类死亡的第三大杀手, 而2 型糖尿病(T 2DM) 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 以上。众所周知胰岛素抵抗是2 型糖尿病重要的原因,也是造成血糖不能良好控制的原因。我们采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排除标准符合2006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糖尿病[1],病程在3个月以上; 所有患者均未服用过磺脲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且3 个月内未使用过影响血糖代谢的药物;在饮食控制加适当运动治疗,或饮食控制加适当运动加磺脲类药物和/或糖苷酶抑制剂稳定治疗≥1个月;空腹血糖(FBG) 7.0~13.9 mmol/L及近1个月内糖化血红蛋白(HbA1 c) ≥7.0%。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 合并急性并发症如高渗综合征,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其他内分泌相关糖尿病;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如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肿瘤者。

    1.2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诊治的符合入选标准2 型糖尿病患者162例,其中男102例,女60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63.8岁。病程4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1.3年。

    1.3治疗方法盐酸吡格列酮(商品名: 瑞彤), 规格: 每片15 mg,批号: 07090151,江苏德源有限公司研制并提供,15~30 mg于早饭前顿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胶囊(商品名:格华止),规格:每片500 mg,批号: 0708066,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75~1.5 g 于晚饭前或后顿服。

    1.4观察内容对本组病例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6 个月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P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检测,并进行比较。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x±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病例均能够顺利完成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水肿、胃痛或胃部不适、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16例,发生率9.87%。于用药6个月后进行观察项目检测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表1治疗前、后观察项目比较(x±s)

    观察项目治疗前治疗后空腹血糖(mmol/L)9.1±2.25.5±1.2餐后2 h血糖(mmol/L)13.2±1.97.5±1.4糖化血红蛋白(%)8.6±1.26.4±1.3三酰甘油(mmol/L)2.1±1.41.8±1.1总胆固醇(mmol/L)6.95±0.646.93±0.62注:经统计学分析,本组病例治疗前、治疗后观察内容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

    3讨论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是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等) 共同作用的结果。胰岛素抵抗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病的整个过程[2],包括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效率减弱及对肝葡萄糖输出的抑制作用减弱,使患者血液中含糖过高即高血糖。

    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发生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将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激活一些有害血管健康的因子, 如炎性因子可造成动脉硬化, 增加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主要表现在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脂代谢失调、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 升高、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及微量白蛋白尿等方面。

    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TZDs)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被广泛研究,是一类具有一个thiazo lidine-2, 4-d ione结构的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在1982年,由日本Samkyco公司在开发降脂药时发现了环格列酮(c ig litazone),经动物试验发现该药具有降糖作用。能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动物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增敏作用是全方位的,作用于几乎所有的胰岛素敏感组织[3]。在肝脏, 加强胰岛素所致的葡萄糖运载体向细胞膜的转位, 促进糖原的合成,抑制葡萄糖异生,促进葡萄糖向蛋白质和脂质的转变; 在脂肪组织加强葡萄糖氧化及其向脂肪转变;同时加强肌肉摄取葡萄糖的功能。

    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药,为双胍类口服降糖药,其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肝细胞膜G蛋白恢复胰岛素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抑制肠道对葡萄糖吸收,减少肝糖原异生,促进糖的无氧酵解,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二甲双胍主要抑制肝葡萄糖输出,它不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比格列酮主要促进骨骼肌摄取葡萄糖,而非刺激胰岛素合成;选择作用机制互补的药物,以发挥各药的优点[4],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是联合用药的基础、同时比格列酮能减缓β细胞功能衰退,二甲双胍可减轻比格列酮增加体重和水肿的缺点[5]。二者联用作用增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5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