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2242853
血凝试验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0期
     1 血样的采集与处理

    11 采血技术 患者应处于平静状态、空腹;采血前不应拍打采血部位,必须顺利“一针见血”,避免混入组织液或发生溶血;压脉带不应扎的太紧,压迫时间不应过长;采血速度要适当,建议使用定量真空采血管;采血后要立即与抗凝剂混合,但不要用力震荡。采血顺序对试验结果也有影响,朱忠勇报道[1]:PT血样采集顺序第二管、第三管与第一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TT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12 标本运输、保存与处理 标本应随采随检,如需运输标本应在室温下运送,低温会破坏血小板活化因子导致PT、APTT结果降低。血浆标本原则上应立即检测,血液一旦离体即开始变化,随离体时间的延长凝血因子逐渐消耗,从而检测出的结果也不同。分离血浆置室温2 h所测结果与立即测定PT、APTT结果有明显差异(P<001)[2]。凝血试验应在室温保存4 h内完成,如不能完成应4℃保存,24 h内完成。20℃保存的标本应1周内完成检测,否则会对结果产生影响[3]。血液离心是凝血试验标本处理的关键步骤,离心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除去血浆中的血小板,以便排除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对试验的影响。有报道认为标本离心的相对离心力RCF≥2000 g,离心时间不少于15 min为宜[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