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221528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5日 郭卫杰
第1页

    参见附件。

    郭卫杰 即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以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的临床关系研究。方法选取从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取血测定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IL-6的含量;采用彩超进行常规检查颈动脉内斑块的情况,分析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变化对颈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呈正相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均增高,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系,多种因素联合导致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斑块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

    【分类号】R743.3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一种发病率特别高的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以及死亡[1]。国内外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以及斑块的稳定性对ICVD的发病有重要作用。弄清ICVD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以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的临床关系研究。方法 选取从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取血测定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IL6的含量;采用彩超进行常规检查颈动脉内斑块的情况,分析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变化对颈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呈正相关。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均增高,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系,多种因素联合导致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8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