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16期
编号:12240873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与夜间高血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6期
     3 讨论

    正常血压波动节律为勺型曲线,是一种生理性适应反应,有助于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负荷减轻和功能改善,防治靶器官长期处于血压过高状态造成的损害[4]。而夜间高血压患者的这一昼夜节律消失,夜间下降很少,不足10%,部分患者甚至较白昼血压高,或者SBP均值>120 mm Hg、DBP>70 mm Hg,其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内皮释放活性物(如5羟色胺、缓激肽、血管紧张素Ⅱ等)。由于夜间血压的持续升高,容易引起心、脑、肾脏血管的损害程度加重,加速了动脉僵硬程度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Ohkubo等对1542名患者进行了41~92年的研究发现,夜间血压增高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夜间血压下降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呈线性负相关,夜间血压增加5%,不良心脏事件增加20%[5]。而且夜间高血压患者常呈隐蔽状态,不容易被发现,很多只有经ABPM检查才被发现。本研究亦证实,夜间高血压患者较夜间血压正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包括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率、血管支数及其狭窄积分)明显增加,而且可以看出,尽管部分患者的夜间血压只是轻度的升高,但其冠状动脉已经处于较明显的病变状态了,且冠状动脉狭窄积分与夜间高血压的水平呈现正相关性。

    所以针对夜间高血压亦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治,使夜间高血压控制达标,在理想水平,能进一步较好的减轻其对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陈灏珠心脏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47948.

    [2] 姬富才,贾永平,吕吉元,等动态脉压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4):332335.

    [3] Fujiwara R, Kutsumi Y, Havwashi T,et al Relation of angiographically defin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insulion, lipid, and apolipoprotein in normolipidemic subject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glucose tolerance. Am J Cardiol,1995,75:122126.

    [4] 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

    [5] Okhubo T, Hozawa A, Yamaguchi J,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lf the nocturnal decline in blood pressure in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h 24hour blood pressure: the Ohasama study. J Hypertension,2002,20:21832185., 百拇医药(黎志勇 蔡剑玲 徐庚许 何月英 黄英德 叶朝阳 黄春平 汤建武)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