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251810
氯吡格雷与依诺肝素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25日 吴爱峰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硝酸酯类(包括静脉滴注)、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同时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治疗,首剂按1 mg/kg体重静脉推注,后按此剂量每12 h皮下注1次,连续7 d。治疗组:5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加用氯吡格雷75 mg/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不再发作,心电图原有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恢复正常,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0%~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30%~5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不足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显效30例,有效2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2%(显效22例,有效14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对照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 P >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见表2。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症候群,预后较差,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内存在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斑块内出血及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激活凝血酶原而形成血栓,血栓的形成造成动脉腔狭窄,血流受阻,导致患者局部心肌血流量下降,引起心绞痛发作。基于UAP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的关键是抗凝、抗血小板及稳定斑块[5]和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6]。

    抗凝在UAP的治疗中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是低分子肝素的一种,具有明显的抗Xa因子和抗凝血酶Ⅱa作用,国内外研究均表明,与普通肝素比较,依诺肝素能明显改善UAP的预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继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依诺肝素明显优于普通肝素,ACC/AHA发布的最新指南中其推荐用量为1 mg/(kg?d)。氯吡格雷是一种特异性的抗血小板药,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已通过几十万人的临床研究,并用于全世界5500万患者的临床治疗[3]。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是通过不可逆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受体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关于依诺肝素钠其的给药途径方面,许多研究报道提倡首剂静脉注射后再皮下注射[7,8],本研究也是首剂按1 mg/ kg体重静脉推注,后按此剂量每12 h皮下注1次,连续7 d的方法进行治疗,由于首剂静脉推注可使依诺肝素钠在血液中很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加之其半衰期较长,改为皮下注射后虽吸收较慢,但完全能够维持其有效血药浓度,达到长效、高效的治疗目的。

    本研究中,治疗组58例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和依诺肝素钠注射液联合治疗,1个疗程后,其总有效率为89.7%,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对心绞痛重要危险因子血脂TC、LDL-C、HDL-C和TG水平均有显著改善,提示氯吡格雷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 28 (6):409-412.

    [2] 严卫国,娄大庆,胡兴兵.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安庆医学,2011,31(1):1-2.

    [3] 黄菲.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53-154.

    [4] 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7.

    [5] 宁吉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3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