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325542
凝血机制检测的质量控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张英波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机制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对本院住院患者的凝血机制检测共5316例的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凝血机制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5316份检测结果中,只有3例检测报告临床不满意,重新进行检测,其余结果均为满意,结果的满意率达到99.94%。结论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凝血机制检测的准确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检验科;危急;报告

    笔者对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凝血机制检测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住院患者的凝血机制检测共5316例。

    1.2仪器和试剂

    凝血机制检测使用日本Sysmex公司的CA1500血凝分析仪,以及配套的原厂试剂。

    1.3质量控制方法

    1.3.1标本的质量控制

    1.3.1.1标本的采集

    ①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要让患者处于平静的状态,患者情绪紧张以及剧烈的运动会对体内的血小板、凝血因子以及纤溶酶原成分造成十分明显的干扰。②最好于患者晨起空腹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从而减少脂血对检测结果的干扰。③血液标本的采集应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而造成外源性的凝血因子进入标本内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④血液标本采集时止血带不能扎的过紧,并且时间要尽量缩短,长时间的大力束缚会导致血液纤溶活动的明显增强。⑤血液标本采集时抽血的速度要均匀平稳,防止标本产生气泡,气泡什么导致标本中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的改变。⑥血液标本采集时禁止从输液使用的三通管取血,防止凝块或药物混入标本而造成凝血时间的异常。⑦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要立即与抗凝剂进行混合,并要避免在震荡时用力过大[1]。

    1.3.1.2标本的保存

    血液标本在不同的保存温度情况下,血液中与凝血机制相关的各项成分的保存时间也各不相同,所以在根据检测的不同需要,严格的控制标本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具体关系见表1。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0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