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3185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杨春秋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分析其与年龄、病理分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为阴性,在卵巢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7.5%,在卵巢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5%,卵巢良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理分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无关(P>0.05),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 在卵巢癌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其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卵巢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该指标的检测可作为诊断卵巢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键词】 卵巢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

    卵巢癌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临床就诊时约70%的患者已经出现转移[1]。因此,及早的发现并诊断卵巢癌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相关的研究表明[2],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血管的生长密不可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目前所知道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中最强的一种,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本研究通过探讨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方式和特点,进一步明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卵巢癌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手术切除卵巢癌组织标本40例,手术切除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标本4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10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7.5±13.4)岁。病理分型:浆液性囊腺癌28例,黏液性囊腺癌12例; 病理分级:G1级6例,G2级9例,G3级25例;FIGO分期:Ⅰ~Ⅱ期16例,Ⅲ~Ⅳ期24例;淋巴结转移1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未进行过放疗及化疗。均经病理明确诊断。

    1.2 方法 鼠抗人单克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染色(S—P)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等均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标本均经过10%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后连续切片,厚度4 μm。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染色、DAB溶液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及透明封片。用已知卵巢癌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40例卵巢癌患者中表达阳性34例,阳性率为85%;在4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中表达阳性7例,阳性率为17.5%;在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无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在卵巢癌中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在卵巢良性肿瘤虽较正常卵巢组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患者年龄的关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年龄≥50岁的32例卵巢癌患者中,呈阳性表现27例(27/32);在年龄<50岁的8例卵巢癌患者中,呈阳性表现1例(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03,P>0.05)。

    2.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患者病理分型的关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28例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中,呈阳性表现24例(24/28);在12例黏液性囊腺癌患者中,呈阳性表现2例(2/1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40,P>0.05)。

    2.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关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15例G1级+G2级患者中,呈阳性表现10例(10/15);在25例G3级患者中,呈阳性表现24例(24/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53,P<0.05)。

    2.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16例Ⅰ~Ⅱ期患者16例中,呈阳性表现例(11/16);在24例Ⅲ~Ⅳ期患者中,呈阳性表现例(23/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5,P<0.05)。

    2.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患者淋巴转移的关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25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呈阳性表达24例(24/25);在15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呈阳性表现1例(1/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53,P<0.05)。

    3 讨论

    自1979年首次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来,学者们不断的探讨其特性,现代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二聚体糖蛋白,为多肽类生长因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4~45)×10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和PIGF。它们通过与组织中不同的受体相结合,不断的刺激内皮细胞的大量增值,进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刺激血管的生成[4]。因此,在胃癌、宫颈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组织中都可发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本组研究中,卵巢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与耳丽雪等[5]的研究相符合,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癌的发生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卵巢癌患者中,随着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发展,淋巴结转移的出现,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所表达的程度不断加重,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证明其于卵巢癌的发展与预后也存在着必然联系。

    综上所述,在卵巢癌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其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卵巢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该指标的检测可作为诊断卵巢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参 考 文 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5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