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318528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26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孙茹蓉 吴敏 马英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 、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以提高认识水平。方法 分析26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26例PBC中女性25例,实验室检查表现为高碱性磷酸酶(ALP)、高γ谷胺酰转肽酶(GGT)、高胆红素血(Tbil)、高球蛋白,存在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及抗核抗体(ANA)等,出现症状至临床确诊时间平均为14个月。治疗以熊去氧胆酸(UCDA)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6个月后ALP及TBil下降达50%以上者有17例。结论 PBC以中年女性多见,肝脾肿大、黄疸、乏力纳差、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以ALP、GGT升高为主,伴有高球蛋白血症,高滴度AMA及其M2亚型是诊断PBC的主要指标,UCDA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

    【关键词】 肝硬化;胆汁淤积性;抗线粒体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以中年女性多见,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功能不全[1]。本文对我院确诊的26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加深对PBC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例,女25例,平均51岁。既往无肝病史,无饮酒、输注血液及血制品史。排除病毒性肝炎、非嗜肝病毒感染、药物性肝炎等。

    1.2 符合2000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PBC诊断标准。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体征。②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沉、CRP。③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球蛋白(G)。④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⑤免疫学指标。⑥肝脏B超或CT、胃镜。⑦病理学检查:肝穿刺组织活检。

    1.4 试验方法与病理检查 实验室检查采用常见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德国欧蒙公司试剂盒),抗线粒体抗体M2型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德国欧蒙司试剂盒)。肝脏活检组织学检查由病理医师采用统一诊断标准(Neuberger组织分期法)一次性阅片完成。

    1.5 药物疗效判断 治疗前后ALP和(或)TBil水平下降50%以上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进行描述,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患者均呈慢性起病,以肝功能异常为首发表现的有9例(9/26,35%)。最常见的症状为乏力(14/26,54%),纳差(10/26,38%),消瘦(8/26,31%),皮肤瘙痒(7/26,27%),腹胀(6/26,23%),关节痛(5/26,19%),口干、眼干(3/26,30%),最主要体征为肝肿大(8/26,31%),脾肿大(14/26,54%),黄疸(5/26,19%),腹水(3/26,12%),其中2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合并干燥综合征。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26例患者均有血清ALP,γ—GT显著升高,血清ALT,AST多为轻中度升高,一般不超过正常值上限的5倍,但有1例超过5倍,7例确认PBC时无明显黄疸(TBil≤34.2 μmol/L),19例有不同程度黄疸,其中1例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超过10倍,大部分患者血清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不明显,20例有球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血清IgG、IgA、IgM也明显升高,但是以IgM升高为主,3例血沉升高,2例CRP升高,6例血白细胞降低,3例中度贫血,3例轻度贫血,6例血小板降低,3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3 免疫学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AMA及AMA—2亚型抗体阳性,抗核抗体ANA阳性19例,其荧光模式有数种,其阳性效价为1∶ 100,以胞浆型为主者占73.7%,其次是着丝点型和颗粒型,分别占15.8%、5.3%,SSA抗体阳性2例,SSB体阳性2例,nRNP抗体阳性2例,抗ds—DNA抗体阳性1例,RF阳性5例。

    2.4 影像学及胃镜检查 26例均行B超检查,10例行腹部CT检查,2例行胃镜检查,其中脂肪肝5例;胆囊炎8例,胆囊结石4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囊息肉1例,脾肿大14例,肝肿大8例,脾切除2例,肝硬化12例,腹水3例,2例胃镜检查均为中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2.5 肝穿刺病理5例,结果表现为肝内小胆管胆汁淤,肝细胞浊肿,灶性坏死,汇管区炎症、纤维组织显增生等。

    2.6 治疗和转归 有20例患者因用强的松或甲基强的松口服。经治疗半年以上,1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胆红素、ALP、GGT等生化指标下降,其中6例患者已进入肝硬化期,疗效甚微,其中3例病情继续进展。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病例ALP,γ—GT升高、ALP高出正常值上限5倍,γ—GT更是高出近10倍。可能是因为胆汁淤积,肝细胞过度生成ALP,经淋巴管和肝血窦进入血流,或肝细胞内ALP与脂膜紧密结合,淤积时胆汁凭借其表面活性作用,将肝细胞内ALP从脂膜上渗析出来,导致血清ALP增高。血清IgG、IgA、IgM也明显升高,但是以IgM升高为主,血沉、CRP等急性炎症反应指标一般不高,该研究中少数几例升高考虑为PBC合并感染可能性较大。几例出现血液系统损害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考虑与PBC肝硬化期脾功能亢进,肝功能失代偿有关。

    AN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抗体,PBC患者常伴有ANA或其他自身抗体阳性。所有病例AMA—M2阳性,血清AMA—M2诊断PBC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5%,免疫学指标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根据AASCD的诊断标准,如果患者AMA高滴度阳性(≥1∶ 40)并存在典型症状及生化异常,不需要做肝穿活检即可做PBC的诊断。5例行肝穿刺病例检查,病变符合早期(Ⅰ、Ⅱ期)者1例,晚期(Ⅲ、Ⅳ期)者4例,肝穿刺病理检查有助于早期AMA—M2阴性进一步确定PBC的诊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9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