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疝无张力疝修补术46例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腹膜前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46例腹壁切口疝病例,采用腹膜前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总结手术经验和方法。结果 46例腹壁切口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无复发,无肠瘘等并发症。结论 腹壁切口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不高,费用相对较低,是治疗腹壁手术切口疝的合理术式。
【关键词】 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
腹壁手术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2%~11%[1],由于前腹壁因手术损毁,完整性被破坏,筋膜缺损或者薄弱,导致腹腔内脏器连同腹膜经腹壁薄弱处或孔隙疝出,形成腹壁手术切口疝。在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中可看到或触及的原手术切口下腹膜缺损,可伴有或不伴有腹壁包块。现在的治疗是以腹膜前无张力补片修补为第一选择。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行腹壁手术切口疝无张力疝修补术46例,现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6例,年龄23~94岁。
部位分类:中线切口疝32例,包括脐上中线切口疝30例,脐下中线切口疝2例;侧腹壁切口疝14例,包括肋缘下切口疝7例,经腹直肌切口疝3例,右下腹麦氏切口疝4例。
疝环缺损大小分类:中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3~5 cm)24例,大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5~10 cm)15例,巨大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10 cm)7例。
发病时间分类:术后3月内复发13例,1年内复发25例,其余发生时间>3年。
1.2 并发症 手术切口感染1例,手术切口下积液3例,无复发病例,无肠瘘及死亡病例。
1.3 手术方法 游离疝环范围大于疝环5 cm,于腹膜前置入合适大小补片,用1—0 prolene线连续缝合,将补片固定于疝环,补片要超过疝环缺损边缘5 cm。手术切口下及补片间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
2 讨论
腹壁手术切口疝发生原因常与切口感染,手术缝合技术缺陷、高龄、肺感染、尿潴留、腹水等腹内压增高因素和营养不良、肥胖、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等全身性因素有关。
无切口感染的腹壁疝,可以在切口愈合后3~6个月行修补手术,对有手术切口感染史的应在感染控制和切口愈合后1年行修补手术。如果疝环周围组织仍处于充血水肿状态,将增加手术切口感染几率,愈合能力差、复发率高。
腹壁疝修补术的成败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生理愈合机制、胶原代谢的差异有很大关系。疝修补手术时机应在积极纠正心肺功能不全、肺感染、控制血糖、改善全身状态后择期进行。
腹壁疝修补暂无一个金标准的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操作过程,根据疝环缺损距离来决定用多大的补片,是使大家重视的一个技术点,补片的最外游离缘距离筋膜缺损>5 cm,可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当今腹壁疝的修补有3种方式:强化、桥架、重建[2]。我们采取的是桥架的方式。筋膜缺损可以不作缝合,将补片裁剪成合适大小平铺于腹膜前,用1—0 prolene线固定于腹壁缺损的薄弱处,做到无张力修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手术的要点在于游离疝囊应在腹膜前进行,切忌分破腹膜,腹膜分破后将增加腹腔内感染及发生肠瘘的机会。Prolene线为单股尼龙线,表面光滑细菌不易附着,因此用这种线固定疝环及补片,可减少感染机会。
由于补片作为异物植入体内可引起排斥反应,增加感染机会,应采取防止感染的措施。补片固定后,用温盐水反复冲洗手术切口,缝合手术切口前切口下放置负压引流,引流管的拔出应在引流量<5 ml时。
补片一旦处理不当发生感染,处理起来相当棘手,由于补片植入体内后表面会形成生物膜,形成屏障保护、阻碍抗生素的穿透,使感染治疗困难,容易变成慢性,因此早期适当的治疗,才可能有效对抗术后感染。使用补片的疝修补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术前0.5~1 h静脉注射,可以一次用药,如有全身性感染等高危因素可以术后再使用1~2 d[3]。现在有的医院认为疝修补术为无菌手术,而忽略了补片作为异物植入体内的事实,而教条地限制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抗生素的应用是错误的。
腹壁疝术后应积极治疗肺感染、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影响愈合的内科疾病,并束合适的腹带,避免疝复发。
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术由于手术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已开始受到重视,但由于其补片及一次性器械昂贵的价格,易发生肠瘘等严重并发症,比开放手术更为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限制了这一术式的普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8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