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合并局部皮肤缺损82例临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局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8例伤口均愈合,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4例内固定手术时局部皮瓣转移加植皮术,术后关节功能可。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局部皮肤缺损患者,由于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少,血液循环差,一旦皮肤出现挤压,挫裂等损伤,损伤区皮肤易发生坏死,故早期应减少彻底清创,过多的干扰创面,反而易发生皮肤坏死或骨质外露,合理有效的处置创面,能很大程度保护损伤区濒临失活的组织,为新生组织生长提供了保障,从而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局部皮肤缺损;临床分析
随着建筑业、交通事业的发展,踝关节骨折的复杂性也日益增多,开放性骨折,局部皮肤缺损,早期处置不当,会给 患者后期治疗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院自2006年4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合并局部皮肤缺损82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82例,其中男58例,女24例;年龄18~70岁,就诊时间:伤后1~8 h。损伤原因有挤压伤、砸伤、交通伤;内踝皮肤缺损49例,外踝部皮肤缺损26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7例。本组病例踝部伤口不规则,无较大面积缺损,无明显骨质外露。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手术治疗。手术时间14~16 d。创面Ⅰ期不彻底清创,不清除过多的失活组织,而是用0.1%络合碘液浸泡5 min后,用3%双氧水,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刷洗后,凡士林纱布包扎,每2日换药,换药时应用细胞生长因子喷剂,待皮肤缺损区肉芽生长红润后,选用克氏针、螺钉或钢板内固定,术前及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短腿石膏托固定4~6周,抬高患肢,早期主动活动临近关节,防止关节粘连。Ⅱ期手术时缺损创面不能及时愈合,肉芽修整,行中厚皮植皮术。
2 结果
本组12例,创面甲级愈合8例,乙级愈合13例,7例创面皮肤渗出物较多,经多次换药后3周愈合,随访2个月至3年。
3 讨论
对于合并局部皮肤缺损的踝关节骨折,首先要重视伤口局部的软组织血供,避免软组织进一步发生坏死,为Ⅱ期内固定创造条件。第二要保证手术切口及内植物安全,避免加重局部软组织负担,造成切口皮肤坏死及内植物外露。
3.1 重视清创 对伤口污染严重的创面,只要无骨外露或肌腱外露,不要彻底清创,可以刷洗,减少对软组织的清除。应尽可能保濒临失活的软组织,有时医源性的彻底清创,反而引起局部软组织坏死,发生骨质外露,随着伤口周围软组织挛缩,骨质外露面积也逐渐增大,造成Ⅱ期手术时创面需应用带蒂血管皮瓣转移十植皮术,手术扩大化。笔者对18例局部皮肤挫裂严重并缺损的病例进行严密观察,清创时坏死组织并未完全清除,数次换药发现缺损处软组织坏死并结痂,2周后出现了痂下愈合,3~4周后结痂逐渐脱落。
3.2 重视手法复位外固定 踝关节骨折的复位,不仅有利于软组织消肿、伤口愈合,还为Ⅱ期手术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损伤严重或污染不严重不能内固定的病例,可依赖组织缝合后的张力和管型石膏,维持骨折对位,肿胀消退后及时更换,以其保持最大限度的功能复位[1]。
3.3 手术时机 急诊处置好伤口后,经换药待伤口愈合、结痂或肉芽红润、炎性反应及踝关节肿胀消退后实施内固定手术,时间一般需14 ~16 d左右。
3.4 切口选择 踝关节骨折常合并下胫腓韧带分离、后踝骨折,尽量减少手术切口原则,避免3个或3个以上切口,因踝部皮肤面积有限,2个切口之间要保持7.5 cm以上的皮桥才能防止切口远皮瓣 缺的坏死[2] 。切口应避免损伤区,减少剥离,对待踝关节多处皮肤损伤患者,内固定方式能简单,不复杂,能减轻损伤,不扩大创面,这点很重要。
3.5 合理选择内植物 针对内踝部皮肤缺损患者,我们选用空心加压螺蚊钉或克氏针内固定,对于外踝部皮肤缺损者,可选用钢板或克氏针加张力带内固定,其基本原则是保证切口安全愈合,内固定物不外露。
3.6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如果内固定牢固,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循环较好,术后一般不用外固定。只有内固定物不能坚强固定或踝关节切口周围软组织循环差,辅助石膏为了增加稳定性。术后酌情选用改善循环及消肿药物。当环境温度过低时注意保暖,伤口局部可以用烤灯照射,总之,多措并举,改善伤口局部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其他并发症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9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