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182
护理伦理在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张利华 陈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伦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脑卒中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接受护理伦理措施。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 护理伦理干预能促进脑卒中尿失禁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护理伦理;脑卒中;尿失禁

    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是脑卒中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很高。据报道,脑卒中存活者尿失禁的发生率为44%~69%[1]。尿失禁不仅影响存活者的病残率和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同时可降低患者自信,增加其依赖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护理人员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2]。作者对80例脑卒中后的尿失禁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干预组40例进行护理伦理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长沙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总的病例数确定为80例,且符合以下条件:①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症部分》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诊断标准;全部经 CT或 MRI确诊。②意识清楚并伴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全部病例按照观测起始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种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护理伦理的干预:①尿失禁为患者的隐私病,患病后自尊心易受到伤害,容易出现对别人不信任、固执。严重者会出现害羞、情绪低落、自卑、焦虑、孤独感等敌对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尊重并保护其隐私,为其提供舒适、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为患者进行翻身、更换尿布衣物等操作前要先做好解释工作,并用屏风遮挡患者,改善便于患者活动的环境,每当患者有进步时,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②对老年人,要选择合适的称呼,视他们为长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不急不躁;对生存理念落后、文化层次低、甚至是文盲的患者交流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以免用医学术语引起患者的反感,影响进一步的沟通,进而耐心讲解生命质量的新理念。③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以及其家庭经济情况,主动与家属配合,劝导家属关心体贴患者,不要有厌烦情绪和责备行为,随时注意安慰和鼓励患者,告诫家属对患者因病而造成的功能障碍必须体谅和照顾,绝不能表现出歧视、冷漠、虐待等不良态度,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可爱。与家属一起分析患者出现悲观烦躁的原因,共同对患者进行伦理关怀。以便建立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增强患者康复及回归家庭和社会的信心。④对家庭经济困难及来自乡镇和边远山区的患者,要进行耐心沟通,嘱其安心养病,减轻患者因经济负担造成的心理压力,以至于影响患者的康复。

    1.3 判断标准 ①尿失禁的分级[3]0 级:完全节制排尿;1 级:经常节制排尿,失禁次数每周小于或等于1次;2 级:偶尔失禁,尿失禁次数每周大于或等于2次且每天小于1 次;3 级:经常失禁,每天都有尿失禁,但还有节制性排尿;4 级:排尿完全失去控制。②效果评定,痊愈:小便前有尿意感,并完全能控制排尿过程,即0级;显效:小便基本能控制,偶尔尿失禁,即1级~2级;有效:小便时有尿意,偶尔能控制,但不巩固,即3级;无效:干预前后无变化。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伦理干预后尿失禁改善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常并发尿失禁,随着脑卒中患者的日趋增多,而尿失禁的发生也有增长趋势。脑卒中患者容易产生害羞、情绪低落、焦虑、悲观厌世,严重者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因此应早期进行护理伦理干预。

    护理伦理学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反映护士与护士、护士与患者、护士与社会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形象关系和概念[4]。它是对护理道德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它受护理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制约,同时又是它们的必要补充。护理伦理的运用是护士在临床护理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和规范。在实施护理工作中,重视护理伦理的科学应用,对患者的康复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护理伦理的运用能满足患者在求医过程中的求知需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早期进行护理伦理干预能使患者安心,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是护理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术,还要有良好的护理道德原则和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在实施护理伦理干预过程中,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适当的进行情感护理,消除患者的悲观厌世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除了护理人员的服务外,还应充分调动患者家属的作用,给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使护理伦理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使患者获得更高的生存质量,通过护理伦理干预使患者达到理想的治疗和护理的效果,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 考 文 献

    [1] 郭志义,尹浩军. 卒中存活者尿失禁的流行病学及处理.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0,21(6):28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0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