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 本地16019例20~89岁汉族人群进行调查、检测,所有入选人员均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对骨质疏松发生率进行统计观察。结果 16019例男性70~74岁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显著增加达34.14%,女性60~64岁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显著增加达22.52%。结论 4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测定值下降,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特别是女性60~64岁由于停经造成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显著增加。
【关键词】 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骨质疏松(OP)[1]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疾病,由于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骨骼微结构发生变化,骨骼弹性下降,骨质变脆,容易出现腰背疼痛、体态变形、椎体变形、病理性骨折、骨骼疼痛等临床症状,对中老年人生活造成直接影响,为了能够更加全面了解骨质疏松发生情况,我们对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地16019例20~89岁汉族人群进行调查、检测,本组被调查、检测人员来自本地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学生、农民、退休人员,排除甲状腺疾病、乙醇中毒、垂体瘤、柯氏综合征、糖尿病、长期应用肝素、恶性肿瘤、慢性肾功不全、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引起的继发骨质疏松。
1.2 检测方法 所有入选人员均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定,使用Lunar Prodigy AdvancePA+300164型(美国GE公司生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仪;进行左侧股骨近端、正位腰椎(L)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2]:结合我国国情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制定,骨质正常:T值>1.05;骨量减少:T值—1.0 s~—2.0 s;骨质疏松:T值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1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