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336607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5日 张晓华 牛满莉 鄢春亭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治疗高血压的六大类第一线降压药物是: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ACE抑制药、钙通道阻断药、α1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情况也有很大个体差异,因此应根据病情并结合药物特点合理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世界各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10%~20%,并可引起心、脑、肾等并发症,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不全等。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规定未应用降压药物者的血压≥140/90 mm Hg(18.7/12.0 kPa)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防止或减少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始于20世纪40年代,应用镇静药与硫氰酸盐类治疗高血压,但降压作用短暂且不稳定。50年代开始应用神经节组断药六甲溴胺,以后随着发现的数种神经节阻断药如美卡拉明、潘托铵、潘必啶等,这类药物具有强效的降压作用,但因同时阻断副交感神经节,不良反应较多,目前主要用于高血压危象和外科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此时期又发现另外几类重要降压药物:肼屈嗪为血管平滑肌扩张药,降压作用大;噻嗪类药物排钠利尿,降低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单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目前认为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胍乙啶与利血平同属交感神经末梢阻断药,所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因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较多,很快被随后问世的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替代。60年代为抗高血压药物研究史上的重要阶段,除出现中枢性降压药(甲基多巴、可乐定)和血管扩张药物(二氮嗪)外,还出现两类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即β受体阻断药(普奈洛尔)和钙通道阻断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此后,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等)、钾通道开放药(米诺地尔等)以及选择性咪唑啉α1受体激动药(莫索尼定、利美尼定)相继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抗高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药的出现使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这类药物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且能防止和逆转心血管构型重建。近年开发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等)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且不良反应少,抗高血压作用优于ACE抑制药。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 [1]。绝大数患者是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我国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约有1.6亿人患高血压,且控制率很不理想[2]。由于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着糖、脂肪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诱发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血压的降低程度是危险性降低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标不仅是降血压,更重要的是改善靶器官的功能和形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各有特点,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情况也有很大个体差异,因此应根据病情并结合药物特点合理应用。

    1 根据高血压程度选用药物

    轻、中度高血压初始药物治疗为单药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六大类第一线降压药物是: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ACE抑制药、钙通道阻断药、α1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长效抗高血压药物优于短效制剂,降压持续、平稳并有可能保护靶器官。单药治疗效果不好,可采用二联用药,如:以利尿药为基础,加用上述其他一线药。若仍无效,则三联用药,即在二联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枢降压药或直接扩血管药。

    2 根据病情特点选用药物 

    2.1 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或支气管哮喘者,宜用利尿药、ACE抑制药、哌唑嗪等,不宜用β受体阻断药。

    2.2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良者,应用ACE抑制药、钙通道阻断药、甲基多巴。

    2.3 高血压合并窦性心动过速,年龄在50岁以下者,宜用β受体阻断药。

    2.4 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者,宜用可乐定,不用利血平。

    2.5 高血压伴潜在性糖尿病或痛风者,宜用ACE抑制药、α1受体阻断药和钙通道阻断药,不宜用噻嗪类利尿药。

    2.6 高血压伴有精神抑郁者,不宜用利血平或甲基多巴。

    2.7 高血压危象及脑病时,宜静脉给药以迅速降低血压,可选用硝普钠、二氮嗪,也可用高效利尿药如呋塞米等。

    2.8 老年高血压,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ACE抑制药、钙通道阻断药、α1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均可应用,避免使用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大剂量利尿药、α1受体阻断药等)和影响认知能力的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

    3 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当一种抗高血压药物无效时,可改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种抗高血压药。单一药物有较好反应,但降压未达到目标,可采用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并应采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如氢氯噻嗪与ACE抑制药或β受体阻断药合用,后两者可消除氢氯噻嗪激活RAS的作用。又如β受体阻断药与肼屈嗪合用,β受体阻断药减慢心率、抑制紧张素分泌,可取消肼屈嗪加快心率与促肾素分泌作用。

    4 避免降压过快、过剧

    药物一般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达到满意效果后改维持量以巩固疗效,避免降压过快、过剧,以免造成重要器官灌流不足等。高血压治疗多需长时期系统用药,不宜中途随意停药,更换药物使亦应逐步替代。

    5 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治疗应该个体化,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病情程度、并发症等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维持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在选药个体化的同时,剂量的个体化也非常重要,因为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病程时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3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