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336309
注重细节规范管理,持续改进母婴同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白微 钱瑛
第1页

    参见附件。

     

    

    【关键词】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

    产科病房和母婴同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师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1,2],保证母婴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我国曾连续发生多起产妇和新生儿有关的重大恶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或医源性感染事件,妇幼保健院产科均实行母婴同室,必须对产科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引起高度重视,注重细节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11 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111 产妇临产后体力消耗较大,生理防御功能和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出血、手术及组织损伤等情况均容易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感染。

    112 新生儿抵抗力低,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功能差,细菌很容易从皮肤、黏膜、脐带残端、呼吸道、消化道等处侵入;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有随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3],住院时间越长,与医院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接触机会越多,感染几率越大。

    12 母婴同室环境因素

    121 病房空间比较狭小,每个房间住2~3对母亲和新生婴儿,孕产妇及家属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不开门窗通风,空气流动性差,不愿意使用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

    122 探视、陪护人员过多,人员密度较高,为新生儿更换尿布、穿脱衣服次数较多而加重尘埃飞扬,许多病原菌附着在尘埃或气沫中,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123 近几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结核病的死灰复燃,耐药菌株的出现,都提高了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危险程度。

    13 血源性传播

    目前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日益严重,如肝炎、梅毒、艾滋病等患者的存在。

    14 手卫生意识淡漠

    141 产妇及家属手卫生意识淡漠,哺乳和为新生儿换衣服、尿布前后不洗手,奶瓶清洗消毒不严格。

    142 医护人员由于工作琐碎而繁忙,在操作中往往忽视手的清洗和消毒,成为接触传播的重要媒介;对并发医院感染的意识较差,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后症状不典型,造成误诊或延缓诊断。

    15 剖宫产率不断上升

    剖宫产手术是Ⅱ类手术,有些已经具有潜在感染可能的产妇,如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产程停滞、临产后剖宫产,胎膜早破,多次阴道、肛门检查,羊水重度污染等,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2 母婴同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细节管理

    21 健全制度,明确职责 制定和不断完善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和各类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每间母婴室均指定1名责任护士,负责开展保健宣教及日常的产后护理工作;新上岗医护人员必须参加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产科工作,其他产科医务人员每年参加感染防控相关培训不得少于8学时;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每周自查1次,院级质控检查每月1~2次,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整改。

    22 确立主控目标 根据母婴同室特点,我们将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作为消毒隔离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目标,尽早发现传染源,及时切断传播途径,早期做好隔离和防护;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按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住院产妇和新生儿实施100%监控,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传染病患者及时上报,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3 执行标准预防原则 认定孕产妇和婴儿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必须实施隔离技术,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患者的安置原则是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严格分开,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诊疗护理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隔离室用后彻底做好终末消毒工作。

    24 加强环境管理

    241 洁净空气 病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时通风换气,天冷不能开窗通风时,我们为每个病房安装了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每天至少进行空气消毒2次,1 h/次,由责任护士负责查看空气消毒器运转情况,并与产妇及其家属做好沟通,避免家属自行关闭消毒器电源开关,空气消毒器过滤网定期清洗、消毒、更换,每半年监测空气消毒器内紫外线照射强度,不合格及时更换,做好相应登记;患者出院后采取开门窗通风彻底换气法,使室内空气充分对流,将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置换至室外。

    242 地面、物体表面 母婴同室内地面和桌、椅、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擦拭至少1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擦拭2次/d,被血液、体液或受到病原菌污染的区域立即用1000 mg/L优氯净进行消毒;处置室、诊察室、办公室、母婴同室、厕所等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使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243 被服、病床 新生儿所用的布类物品全部采用高压灭菌消毒后备用,每日至少更换1次,产妇被服保持清洁,每周更换2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用臭氧消毒机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病床湿式清扫,1次/d,一床一巾;窗(隔)帘每月至少清洗一次,餐具、便器固定专人专用,不得交叉使用。

    25 规范洗手行为 进一步完善洗手设施,强化手卫生知识培训,并在显著位置张贴六步洗手法示意图,增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手卫生意识,相互提醒,加强检查和监督,强化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力度;在各个操作台、处置车上放有速干手消毒剂,并为查房的每位医护人员提供小包装、便携式速干手消毒剂,以便不方便洗手时使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保证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母婴、接触污染物品后,能够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

    26 加强母婴管理 指导产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衣服,使用合格的卫生巾,注意头发、口腔、皮肤、乳房及会阴的卫生;儿科医生和产科护士每日多次查房,了解新生婴儿的状况,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其正确的日常生活护理和哺乳方法,做好眼部、脐部、臀部基础护理,有感染情况者及时收住入新生儿科隔离病房,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暂停哺乳;新生儿洗澡1次/d,洗澡间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淋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均须专婴专用,避免交叉使用;尽量缩短母婴的住院天数,没有医学指征不允许无故延长在院时间。

    27 严格探视制度 探视者应着装洁净,洗手或手消毒后方可接触婴儿,尽量减少闲杂人员进入母婴同室,减少人员流动,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医务人员患有传染病、皮肤病时暂时不进行母婴同室的诊疗护理工作。

    28 医疗废物管理 明确护士长负责科内废弃物的收集、处置的管理工作,要求医务人员按照工作流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登记、密闭转运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4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