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8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联合治疗),每组各24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射血分数(LVEF),以及6 min行走距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LVESD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6 min行走距离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依那普利;比索洛尔;螺内酯;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作者单位:461500河南省长葛市妇幼保健院内科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性炎症反应所致的瓣膜损伤,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病情就会不断恶化,传统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已经无法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1]。如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抑制病情进一步发展,这是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临床关注的热点话题。本研究中,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8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联合治疗),每组各24例。所有患者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诊断标准,均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2]。2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9例,女15例,年龄44.0~64.5岁,其中单纯瓣膜病变9例,联合瓣膜病变15例,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10例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4例心功能分级为Ⅲ级;2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44.5~64.0岁,其中单纯瓣膜病变10例,联合瓣膜病变14例,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9例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5例心功能分级为Ⅲ级。在年龄、性别,以及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等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起始剂量为1.25 mg,适当递增剂量)、依那普利(起始剂量为5 mg,适当递增剂量),以及每日20 mg螺内酯的联合治疗。
1.3 检测指标 在静息状态下,使用荷兰飞利浦7500型彩超机,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根据改良Simpson平面法,计算射血分数(LVEF),测定6 min行走距离。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明显降低,射血分数(LVEF)和6 min行走距离明显增多,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常规药物,逆转心室重构,并发挥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这些常规药物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并不理想[3]。
比索洛尔作为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抑制儿茶酚胺对心肌的毒性作用,降低心肌氧耗量,改善舒张期的顺应性;抑制心肌细胞内钙超载,阻滞心室重构;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少钠潴留,降低心负荷[4]。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扩张小动脉,降低心脏后负荷,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逆转左室心肌重构,并且,依那普利抑制醛同酮作用是暂时的,需要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联合应用,才能达到长期降低醛固酮的作用,从而发挥逆转心肌纤维化,抑制病情进一步恶化[5]。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LVESD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6 min行走距离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而言之,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耿一心.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当代医学,2012,17(18):13914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0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