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46618
比较肛肠治疗仪与常规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张龙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肛肠治疗仪与常规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外剥内扎硬注术组(P组)和肛肠治疗仪组(R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R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创口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外剥内扎硬注术相比,肛肠治疗仪用于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更加理想,因而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

    肛肠治疗仪;常规外剥内扎硬注术;环状混合痔

    环状混合痔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痔疮类型,该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等临床特征,因而会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本次临床实验对肛肠治疗仪与常规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实验对象,男60例,女2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0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65)岁,患者平均病程为(11±55)年。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外剥内扎硬注术组(P组)和肛肠治疗仪组(R组),每组40人,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截石位或右侧卧位,行腰麻或局麻,术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扩肛,使用碘伏棉球对直肠下段或肛管进行消毒,充分暴露痔核。

    R组:11点部位用组织钳提起,在基底部用电刀行V字切口,内痔顶部用组织钳夹出,沿肛管纵向用电钳钳夹内痔基底部,脚踏开关保持3 s。内痔用电钳切除,若内痔较大,则用20肠线将基底部分段或8字缝合,在距离切口05 cm处彻底将痔核切除,使用上述方式切除3~7点处痔核。沿外痔边缘用手术刀在肛门两侧将皮肤切开,剥离外痔静脉丛,用电刀切除病理组织,并行电镊止血,缝合手术切口。

    P组:使用弯剪剥离手术部位,使用7号线及弯钳连续缝合内痔基底部,并在齿线处结扎,依据痔核的大小,分别选择手术切口,各个手术切口间用05~07 cm的皮桥连接,对于成片的外痔,在两侧切口处剥离出外痔静脉丛,对两侧皮肤进行修整,术中注意止血,齿形结扎内痔,结扎线间用05 cm的黏膜桥连接,并在结扎线上方黏膜残端和下层注入1 ml的1∶1消痔灵液,将残端切除1/2,手术完成后,将太宁痔疮栓塞入肛内,使用凡士林纱布塔形加压包扎手术部位,并用胶布固定。术后连续5~7 d应用抗菌素,2 d内控制排便,每天使用1∶5000高锰酸钾行便后坐浴,每天换药直至患者痊愈。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

    分析,用χ2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R组40例中,出现尿潴留者7例,肛门坠胀者6例,创口愈合时间平均为(265±22)d,手术时间(109±25)min;P组40例中,出现尿潴留者5例,肛门坠胀者16例,创口愈合时间平均为(205±13)d,手术时间(169±32) minR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创口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P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肛肠治疗仪是一种高频电容式的治疗钳,电极之间会发生内源性热量,且不会对治疗部位以外的其他组织造成影响,从而有利于内痔的快速脱落,并防止发生大出血。仅结扎3、7、11点处内痔,有助于避免肛门狭窄问题的发生[1]。电镊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子痔的复发率,治疗内痔后,有关组织会逐渐收缩,向上复位肛垫;将外痔弧形切除,手术创面行间断缝合,降低术后出血量,缓解疼痛症状,减少炎性皮赘,减轻肛缘水肿症状[2]。常规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需要将肛门皮瓣缝合,若外痔未彻底剥离,则会造成肛门术后狭窄。本次临床实验选择线性或V形切口,能够有效保留肛管处皮肤,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3]

    综上所述,与常规外剥内扎硬注术相比,肛肠治疗仪治疗环状混合痔,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满意,且手术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较轻、手术时间较短,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大出血问题的发生,因而是环状混合痔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4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