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肿腔、侧脑室联合置管
【摘要】 目的 探讨血肿腔、侧脑室联合置管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07年8月至-2012年4月中72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通过血肿腔、侧脑室联合置管治疗。结果 血肿腔、侧脑室联合置管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确实是一种损伤小、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 血肿腔;侧脑室;联合置管
1.1 一般资料 自2007年8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72例脑出血患者男47例,女25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0岁,均有高血压病史3~30年,其中伴有糖尿病16例。全部病例均经CT证实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脑实质内血肿量20~40 ml。
1.2 临床表现 7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嗜睡15例,恍惚23例,昏迷34例,GCS评分5~13分,平均8分,血压:(170~240)/(100~130)mm Hg。
, http://www.100md.com
1.3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入院后即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常规应用止血降压药物,如无脑疝征象术前不应用甘露醇,发病6~12 h根据头颅CT计算并确定出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针的长度,穿刺选用YL-Ⅰ型穿刺针,局麻后以穿刺针经皮电钻钻颅成功后,抽取血肿量50﹪后,3万单位尿激酶注入血肿腔内夹闭引流管2~4 h后开放引流2~6次/d,脑室穿刺点选取冠状缝前3 cm,中线旁开2.5 cm作入颅点,锥颅钻锥颅成功后,与同侧侧脑室置入直径为2 mm的细管引流,如有脑室铸型,可同时相同浓度的尿激酶等量置换冲洗。脑室引流管置于脑室平面上方15~20 cm,血肿腔引流管置于头下地位引流,血肿腔内血肿清除满意后,拔出YL-Ⅰ型穿刺针,并缝合引流口,脑室继续引流,脑室张力不高且无铸型或引流液转清,予以闭管24 h,无脑压增高及患者能耐受者拔出引流管并缝合引流口。如出现血肿腔与脑室相通者,则予以交替夹闭引流管引流,以血肿腔引流为主,血肿腔内血肿清除满意后,拔出YL-Ⅰ型穿刺针,并缝合引流口,脑室继续引流,脑室张力不高且无铸型或引流液转清,予以闭管24 h,无脑压增高及患者能耐受者拔出引流管并缝合引流口[1]。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术后复查CT引流管位置均佳。3~6 d内血肿腔血肿均大部分清除,脑室于术后1~3 d内通畅,其中再出血脑疝3例,转开颅手术,并发症:穿刺引流口少量渗脑脊液,经换药缝合,绝对卧床摇高床头,加强护理后均愈合正常,无死亡病历。
3 讨论
位于基底节、丘脑区的高血压脑出血易继发脑室出血,破入脑室的血液可能会突破透明隔、穹隆和第三脑室顶,或穿过室间孔、导水管进入另一个脑室,或同时进入多个脑室,可产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内科治疗效果差,主要考虑外科治疗[6,7]。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外科治疗,传统采用骨瓣开颅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尽管手术暴露好,脑实质内的血肿清除彻底,能经破裂的脑组织处进入脑室内行血肿清除,止血充分,但这样颅脑损伤较大,易加重功能区脑组织及深部核团的损伤,手术时间长,且不能清除对侧的脑室血肿,可引起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目前也有在传统骨窗和骨瓣开颅基础上,采用小切口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灌注纤溶药物引流术,因损伤减少,手术能迅速进入血肿腔,但术野小、盲区多,如无良好的照明、操作的盲目性大,可能损伤更多的脑深部核团,脑室血肿引流不彻底,引流时间长。小骨窗开颅加脑室外引流,虽然能清除脑内部分血肿,缓解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毕竟有颅骨缺损及脑组织的损害,手术耗时不一定最短。单纯侧脑室外引流,不能清除脑内血肿,且由于压力梯度的改变,更易形成脑疝。血肿腔钻孔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中抽吸,缩小了作为占位病变脑内血肿,同时减少了急性梗阻性的脑积水,缓解了颅内高压,减轻了脑受压,避免了脑疝,有效地防止了再损伤、再出血,促进了神经功能最大限度恢复,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术中、术后使用的尿激酶能随脑脊液循环至远处有血肿的区域,如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四脑室等处,溶解血肿并使其引流出,畅通脑脊液循环[8-10]。本组病例主要有脑室外引流管阻塞,脑室外引流管术中应固定稳妥,以防牵拉脱离脑室腔。经常挤压外引流管,内径适当粗,尿激酶冲洗,一般可以避免引流管阻塞。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适当减少引流管放置时间,避免引流管漏液和逆流,防止引流管外口与脑脊液收集瓶内液体接触,复查CT时夹闭引流管等都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随着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成功率的提高,远期并发症增多,有学者认为脑积水的发病率也会增加。本组发生1例,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血肿腔钻孔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不仅简单易行、安全有效,而且创伤小、快速安全、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家庭负担轻,还适合于高龄危重患者,此法值得临床推广。
, http://www.100md.com
参 考 文 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20-621.
[2] OSullivan MG, Statham PF, Jones PA. Rol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in severely head-injured patients without signs of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on initi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J Neurosurg,1994,80(1):46-50.
[3] 周良辅,庞力.高血压脑出血的微侵袭手术治疗--前瞻随机多中心研究.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4] Kanaya H, Kuroda K. Development in neurosurgical approaches to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Japan //In: Kaufmann HH(cd):Intracerebral. hematoma.NewYork:Raven Press,1992:197-200.
, http://www.100md.com
[5] 周彦儒,刘国荣,等.重症脑出血血肿穿刺与引流的对比性研究.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6] 张文德, 吴勤奋,郭怀荣,等.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7] 莫国毅.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196例临床分析.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4):343-345.
[8] 杜彦素,兰青.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微创手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6(1):92-94.
[9] 王耀山,赵崇智,王小梅,等.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CT与临床.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4,17(1):27.
[10] 俞世勋,高敬龙,郭民霞.实用脑血管疾病.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32., 百拇医药(郝光栋 张美玲 王静)
【关键词】 血肿腔;侧脑室;联合置管
1.1 一般资料 自2007年8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72例脑出血患者男47例,女25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0岁,均有高血压病史3~30年,其中伴有糖尿病16例。全部病例均经CT证实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脑实质内血肿量20~40 ml。
1.2 临床表现 7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嗜睡15例,恍惚23例,昏迷34例,GCS评分5~13分,平均8分,血压:(170~240)/(100~130)mm Hg。
, http://www.100md.com
1.3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入院后即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常规应用止血降压药物,如无脑疝征象术前不应用甘露醇,发病6~12 h根据头颅CT计算并确定出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针的长度,穿刺选用YL-Ⅰ型穿刺针,局麻后以穿刺针经皮电钻钻颅成功后,抽取血肿量50﹪后,3万单位尿激酶注入血肿腔内夹闭引流管2~4 h后开放引流2~6次/d,脑室穿刺点选取冠状缝前3 cm,中线旁开2.5 cm作入颅点,锥颅钻锥颅成功后,与同侧侧脑室置入直径为2 mm的细管引流,如有脑室铸型,可同时相同浓度的尿激酶等量置换冲洗。脑室引流管置于脑室平面上方15~20 cm,血肿腔引流管置于头下地位引流,血肿腔内血肿清除满意后,拔出YL-Ⅰ型穿刺针,并缝合引流口,脑室继续引流,脑室张力不高且无铸型或引流液转清,予以闭管24 h,无脑压增高及患者能耐受者拔出引流管并缝合引流口。如出现血肿腔与脑室相通者,则予以交替夹闭引流管引流,以血肿腔引流为主,血肿腔内血肿清除满意后,拔出YL-Ⅰ型穿刺针,并缝合引流口,脑室继续引流,脑室张力不高且无铸型或引流液转清,予以闭管24 h,无脑压增高及患者能耐受者拔出引流管并缝合引流口[1]。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术后复查CT引流管位置均佳。3~6 d内血肿腔血肿均大部分清除,脑室于术后1~3 d内通畅,其中再出血脑疝3例,转开颅手术,并发症:穿刺引流口少量渗脑脊液,经换药缝合,绝对卧床摇高床头,加强护理后均愈合正常,无死亡病历。
3 讨论
位于基底节、丘脑区的高血压脑出血易继发脑室出血,破入脑室的血液可能会突破透明隔、穹隆和第三脑室顶,或穿过室间孔、导水管进入另一个脑室,或同时进入多个脑室,可产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内科治疗效果差,主要考虑外科治疗[6,7]。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外科治疗,传统采用骨瓣开颅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尽管手术暴露好,脑实质内的血肿清除彻底,能经破裂的脑组织处进入脑室内行血肿清除,止血充分,但这样颅脑损伤较大,易加重功能区脑组织及深部核团的损伤,手术时间长,且不能清除对侧的脑室血肿,可引起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目前也有在传统骨窗和骨瓣开颅基础上,采用小切口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灌注纤溶药物引流术,因损伤减少,手术能迅速进入血肿腔,但术野小、盲区多,如无良好的照明、操作的盲目性大,可能损伤更多的脑深部核团,脑室血肿引流不彻底,引流时间长。小骨窗开颅加脑室外引流,虽然能清除脑内部分血肿,缓解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毕竟有颅骨缺损及脑组织的损害,手术耗时不一定最短。单纯侧脑室外引流,不能清除脑内血肿,且由于压力梯度的改变,更易形成脑疝。血肿腔钻孔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中抽吸,缩小了作为占位病变脑内血肿,同时减少了急性梗阻性的脑积水,缓解了颅内高压,减轻了脑受压,避免了脑疝,有效地防止了再损伤、再出血,促进了神经功能最大限度恢复,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术中、术后使用的尿激酶能随脑脊液循环至远处有血肿的区域,如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四脑室等处,溶解血肿并使其引流出,畅通脑脊液循环[8-10]。本组病例主要有脑室外引流管阻塞,脑室外引流管术中应固定稳妥,以防牵拉脱离脑室腔。经常挤压外引流管,内径适当粗,尿激酶冲洗,一般可以避免引流管阻塞。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适当减少引流管放置时间,避免引流管漏液和逆流,防止引流管外口与脑脊液收集瓶内液体接触,复查CT时夹闭引流管等都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随着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成功率的提高,远期并发症增多,有学者认为脑积水的发病率也会增加。本组发生1例,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血肿腔钻孔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不仅简单易行、安全有效,而且创伤小、快速安全、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家庭负担轻,还适合于高龄危重患者,此法值得临床推广。
, http://www.100md.com
参 考 文 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20-621.
[2] OSullivan MG, Statham PF, Jones PA. Rol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in severely head-injured patients without signs of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on initi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J Neurosurg,1994,80(1):46-50.
[3] 周良辅,庞力.高血压脑出血的微侵袭手术治疗--前瞻随机多中心研究.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4] Kanaya H, Kuroda K. Development in neurosurgical approaches to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Japan //In: Kaufmann HH(cd):Intracerebral. hematoma.NewYork:Raven Press,1992:197-200.
, http://www.100md.com
[5] 周彦儒,刘国荣,等.重症脑出血血肿穿刺与引流的对比性研究.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6] 张文德, 吴勤奋,郭怀荣,等.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7] 莫国毅.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196例临床分析.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4):343-345.
[8] 杜彦素,兰青.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微创手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6(1):92-94.
[9] 王耀山,赵崇智,王小梅,等.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CT与临床.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4,17(1):27.
[10] 俞世勋,高敬龙,郭民霞.实用脑血管疾病.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32., 百拇医药(郝光栋 张美玲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