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600
高压氧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8例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王建民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高压氧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资料。方法 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高压氧结合常规疗法,对照组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意识清醒、惊厥控制、颅高压消失、脑干症状消失、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恢复时间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138例患儿治疗12周后,痊愈82例,占59.42%,好转54例,占39.13%,无效2例,占1.45%,总有效率为98.55%。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高压氧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压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76例,均有明显的围生期缺氧窒息史,采取常规的抢救治疗措施后,发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意识障碍、过度兴奋、嗜睡、昏迷、惊厥、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异常等。其中男144例,女132例,胎龄为36~43周,均符合1996年10月杭州会议修订的HIE的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1],排除患有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的患儿。观察组138例,其中男73例,女65例;轻度42例,中度62例,重度34例。对照组138例,其中男71例,女67例;轻度42例,中度64例,重度32例。所有患儿均为出生30 min~2 d入院,两组患儿在胎龄、出生时体重、日龄及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清理呼吸道、供氧、改善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纠正酸中毒、低血钠、低血糖;纠正低血压,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应从小剂量开始;并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总液量限为60~80 ml/(kg·d)之内,以防加重脑水肿;对有惊厥者,应首选苯巴比妥钠,负荷量为20 mg/kg,仍不能控制者,1~2 h后可追加5~10 mg/kg,12~24 h后给维持量5 mg/(kg·d), 必要时加用安定,0.1~0.3 mg/kg,但需防止呼吸抑制;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时,选用甘露醇,首剂0.5~1 g/kg静脉滴注,以后每4~6 h或6~8 h静脉滴注一次,剂量为0.25~0.5 g/kg,可加用呋塞米1 mg/kg, 必要时用地塞米松0.3~0.5 mg/kg,静脉推注或入壶,1~2次/d,可连用4~6次;对于有呼吸暂停或呼吸不规则者可用纳洛酮0.1 mg/(kg·d),以10 μg/(kg·h)的速度静脉滴注,连用3~5 d,也可用东莨菪碱及氨茶碱等;同时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用复方丹参等;补充能量,营养脑细胞用胞二磷胆碱、脑活素或神经节苷脂等;此外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心痛定,尼莫地平等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1.2.2 高压氧治疗 在采取了以上综合治疗措施后,观察组加用高压氧治疗,应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01研究所生产的YLC0.5/1.2型婴儿透明氧舱,氧浓度及治疗压力根据婴儿月龄调整。足月儿生命体征均平稳后,于出生72 h内开始,60 min/次,1次/d,10 d为一疗程,间隔15~20 d,根据病情轻重治疗2~3个疗程。

    1.3 评价方法 将治疗效果标准定为3级[2],治愈: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消失,体格检查正常。 好转: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减轻,体格检查轻度异常或正常。 无效:神经系统症状无明显好转或智力发育明显落后。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好转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12周后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138例,痊愈82例,(59.42%),好转54例(39.13%),无效2例(1.45%),总有效率98.55%。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果表明高压氧治疗组(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2.2 预后及转归 两组患儿均追踪观察6~12个月,部分病例进行后续巩固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新生儿脑缺氧的病理、生理特点 新生儿脑的代谢最旺盛,脑的氧耗量约占全身氧耗量的一半,而成人为1/5,脑不能储备能量,所需葡萄糖和氧全由血液供给。因此脑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正常时脑组织所摄取的氧,足以提供氧耗所需葡萄糖的85%~95%,只有5%~15%的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转变为乳酸[3],新生儿缺氧时,乳酸生成可增加5~10倍,乳酸的堆积,造成脑内酸中毒,加重脑细胞的损伤;水分进入细胞间隙和脑细胞内,形成脑水肿,同时脑血管扩张,脑供血减少,加重脑水肿的发展。当严重缺氧时,脑组织内毛细血管内皮损伤,液体漏出至细胞间隙,多个脑坏死灶的融合,血管源性水肿以及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以致大部分脑组织坏死。

    3.2 高压氧的治疗作用 高压氧可显著提高肺泡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提高血氧含量,使脑血管的含氧量和脑组织中的储氧量均显著增加,增加氧的溶解度和毛细血管间氧的有效弥散距离,迅速改善新生儿各脏器、组织的缺氧状态,改善脑组织的有氧代谢,恢复脑细胞膜的离子泵功能,使ATP生成增加,减少无氧酵解,减少乳酸生成,纠正组织酸中毒,挽救濒死的细胞[4],促进受损脑细胞的恢复和再生,使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钠泵功能恢复,同时脑血管收缩减少渗出,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阻止自由基对神经系统的损害;高压氧可明显改善病变区域的血供和氧供,使“半暗带”的脑细胞功能恢复,从而对脑部病变及其后遗症发挥治疗作用。高压氧还可改善心肌缺氧,增强心肌的收缩功能,控制心衰及心率失常等;还能改善肾脏灌注,加快酸性代谢产物的排出;并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从而有效地配合“三项对症,三项支持”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观察,我们体会到,高压氧能促进患儿及早改善临床症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