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式临床探讨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观察组剖宫产术式与新式剖宫产手术优势及再次手术的腹腔粘连情况,以期选择最合理的术式,适宜基层医院推广。方法 对 2003年 1 月至2012 年10月来院行观察组剖宫产术765例,以及二次开腹手术,包括上次观察组剖宫产165例、上次新式剖宫产术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其腹壁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粘连较轻,粘连发生率低,与新式剖宫产术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剖宫产术步骤简单,粘连较轻,发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新式剖宫产术;组织粘连
一个循证医学系统回顾研究中[1]发现有趣的是:剖宫产术是全球育龄期妇女可能面临的一种普通手术,然而有很少可获得的文献资料显示有一种剖宫产术式是最理想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基层医院剖宫产术式的临床运用。我院2000年12月开展新式剖宫产术,2003年至今逐步开展观察组剖宫产术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已广泛应用。我们通过对比性研究,观察组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及再次手术腹腔粘连情况,以期选择最合理的术式,更好地减少或减轻并发症,有益于基层医院推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选择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两组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观察组765例,同期新式剖宫产术390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7岁,两组手术原因均以胎儿窘迫、头盆不称、臀位、子痫前期、横位、前置胎盘等为主要原因。两组孕产妇年龄、手术原因及手术前产时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选择我院 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第二次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既往有剖宫产再次手术者267例进行观察分析。其中观察组165例,新式剖宫产史者102例为对照组,2组病例前次剖宫产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均如期愈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2]。
1.2.2 观察组剖宫产术式
在耻骨上2 cm~3 cm之间(即Pfannenstiel切口与Joel-Cohen切口之间)腹部正中横行直线切开皮肤12~15 cm,将脂肪层、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及腹膜一起撕拉开,不分离子宫浆膜层,不下推膀胱,于膀胱与子宫下段附着部位上2 cm至子宫下段与子宫体交界部位下3 cm之间,用1/0可吸收线自切口外1 cm处缝合打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56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