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4期
编号:12357556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脑血管痉挛患者中,死亡1例、出现不同程度偏瘫的患者为4例,其与患者通过有效护理,病情均得以好转并顺利出院。结论 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通过早期观察和严密监测,可有效避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从而对脑血管痉挛进行防治,是促使脑血管痉挛患者致残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患者颅内动脉的多支发生完全性狭窄时,在蜘网膜下腔出血后,就会诱发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血管造影中的发现率高达70%,病情严重时,就会发生严重的脑损害和脑缺血,对患者的生命威胁非常严重,可促使患者的死亡和残疾[1]。然而,蜘网膜下腔出血后,通过对尼莫地平药物的使用,可较好的对脑血管痉挛诱发的病死率进行控制,使再次出血的危险性得以消除。本文通过对护理的合理实施,对46例脑血管痉挛患者进行了有效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脑血管痉挛患者46例,包括22例男性患者和24例女性患者;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1.5岁。患者入院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头痛等现象,其中伴随有单眼盲、癫痫发作、昏迷的患者分别有18例、8例、11例;收缩压≥200 mm Hg的患者为30例。经过TCD脑血管痉挛分级,确定重度患者为8例,中度患者为21例,轻度患者为17例。

    1.2 临床表现

    4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患者中,第10~14天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有40例,第4天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为6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①通过治疗得以好转后出现病情的恶化并有所加重。②呈波动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③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包括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偏痉等。④发生腰椎穿刺、急性脑积水等症状。⑤颅内压有所升高。⑥通过TCD显示,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血流速≥90 cm/s。
, http://www.100md.com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患者卧床休息4~6周,抬高头部30°,避免搬动,不得用力大便、过早下床活动,否则容易诱发脑疝或造成再次出血,病后1个月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洗漱、饮食等日常生活。对患者呼吸道、降温、吸氧等问题进行对症处理,合理管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休息。

    2.2 心理护理 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会伴随剧烈头痛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则会发生失语、偏瘫等神经体征,此时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悲观失望等情绪,都会进一步影响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对患者病情的恢复非常不利。作为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对患者进行病情的讲解,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心理,并与患者家属配合,对室内的环境进行维护,确保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无强光照射的良好环境,促使患者情绪的稳定。

    2.3 手术护理 相关报告表明,早期手术对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块及其分解产物进行清除,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脑池内置管持续引流的应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块及其分解产物进行早期清除,其临床效果非常显著。术前30 min~1 h甘露醇脱水,准备抢救药物并对静脉通道进行建立,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面色变化进行观察,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操作,给予患者甘露醇、呋塞米及地塞米松,对脑疝的触发进行预防。与此同时,对患者的脑脊液色、质、量进行准确观察,糖浓度、蛋白、细胞数进行检测。引流量的高低控制通过引流装置的调节进行,确保引流通畅,操作过程中防止逆行感染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2.4 药物治疗 对尼莫地平进行使用,促使脑血管痉挛的缓解,与此同时,患者还会伴随有胃肠不适、心动过速、皮肤发红、多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对于尼莫地平泵入的速度和量及泵入时间,必须视患者的病情而定,对患者的肢体活动、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3 h疗法过程中,患者的血压保持在平时血压的20%~30%以内,并对24 h出入量进行记录,同时包括肺毛细血管楔压、红细胞压积和中心静脉压。注意心、肾功能不良的患者,避免对甘露醇的使用,可替代为刺激性较小的甘油果糖。

    2.5 检查及术后宣教 对腰穿、DSA、TCD诊断等检查进行有效实施,并做好相关的宣教及护理工作,防止脑血管痉挛的诱发。作为有创检查的DSA,脑血管痉挛是诱发的并发症之一,必须确保相关操作的有效处理。部分高危、脑血管痉挛史患者检查前后,可对尼莫地平等血管扩张药物进行使用,起到病情的预防作用。

    3 结果

    46例脑血管痉挛患者通过高经神功能、生命体征的早期监测,对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进行了确定,在预防性药物使用以及相关护理措施的实施下,其病情得以有效治愈。当中仅有1例患者不幸死亡,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其余患者的病情得以好转均全部出院,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得以有效降低。
, 百拇医药
    4 讨论

    目前,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并不清楚,相关研究表明,位于脑底Willis动脉环周围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容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流入蛛网膜下腔的血液及降解产物则是促使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3]。当前对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应用的多为尼莫地平,该药物对脑血管痉挛的患者的预后非常有效[4]。但是,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依然没有得到理想的疗效,临床上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危患者进行治疗时,常规护理的实施要求非常严格,同时要对患者的脑功能进行严密观察,包括定向力、感觉运动、语言等功能的观察,通过有效的护理和监测,能够尽早的发现脑血管痉挛,从而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最大程度的促使患者预后的改善。

    参 考 文 献

    [1] 周联生.静注山莨菪碱与口服尼莫地平治疗SAH后脑血管痉挛的比较.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8,11(2):101.

    [2] 施晓耕.TCD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新进展.国外医学分册,1998,25(1):25.

    [3] 陈国志,罗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9,12(2):126-127.

    [4] 程中荣.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与研究.现代护理,2006,12(10):955-956., 百拇医药(于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