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1)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 对照组选择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 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平均留置时间、留置效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 并发症发生率低, 适合于长时间输注高渗透压、刺激性药物的早产儿。
【关键词】 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
早产儿病情危重变化快, 在临床工作中及时为早产儿开通静脉通道, 是治疗早产儿的先决条件。采用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存在折管、脱管及长时间输入刺激性药物、静脉高营养液大大提高静脉炎发生率及局部皮肤坏死, 极易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采用PICC置管, 虽然保留时间长, 但技术难度大, 导管价格昂贵又无疑会极大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在临床很难普及, 相比较而言在腋静脉置管则可以有效延长置管时间, 减少反复穿刺, 降低感染率, 提高早产儿的生命质量和护理工作质量, 增加患儿舒适度。因此, 始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早产儿输液治疗应用腋静脉留置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操作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新生儿科从 2010年 2 月至2012 年 1月60例早产儿, 日龄30分钟至10天, 其中男38例, 女22例;体重<2.0kg31例, 体重2.0~2.5kg 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置留置针, 对照组选择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解剖部位 腋静脉是锁骨下静脉向外的延续。位置表浅, 表面只有一层锁胸筋膜, 没有神经伴行, 静脉直径粗, 并且早产儿皮下脂肪少, 解剖部位相对固定, 不易造成神经损伤、气胸发生。
1.1.2 穿刺方法
1.1.2.1 物品准备 静脉留置针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号留置针, 3M透明敷贴。
, 百拇医药
1.1.2.2 穿刺部位 腋下静脉。
1.2 方法 将早产儿置于红外线辐射台上保暖, 取平卧位, 头偏向穿刺肢体对侧, 对烦躁、哭闹者在病情许可下, 用安慰奶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少痛苦, 在穿刺侧肩胛下垫枕使户抬高20°~30°, 同时使穿刺侧上肢外展110°~145°, 使早产儿腋窝水平暴露, 在上臂内侧近腋窝约0.5~1 cm处可见腋静脉穿刺部位[1], 如暴露不明显可让助手在穿刺点上端3~4 cm处用无菌棉签压迫使其充盈, 以利于穿刺。常规消毒穿刺侧腋窝, 操作者左手固定早产儿皮肤, 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20°, 在腋窝中点下方1 cm处进针, 见回血后进针角度稍降低再进0.1 ~0.2 cm后退出针芯少许, 再将留置针逐步全部深入腋下静脉内, 连接生理盐水注射器, 抽回血畅后再注入生理盐水, 确定留置针通畅后用3M胶布敷贴固定好, 将早产儿手臂恢复自然位置, 并注明穿刺时间。操作时因早产儿皮下脂肪少, 腋静脉相对比较浅进针角度不宜过大进针要慢, 以免刺破静脉后壁引起液体外渗或误入腋下动脉, 动脉血鲜红, 且搏动明显, 液体不滴, 封管后可见局部皮肤苍白, 此时需要立刻拔针, 按压止血。而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时不需要特殊体位, 10°~20°为其进针角度, 其它操作基本相同。
, http://www.100md.com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早产儿留置针时间及留置期间出现外渗、静脉炎、脱管、穿刺部位感染、血栓形成、肢体血运障碍等并发症的情况。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 将静脉分为3度:Ⅰ度指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度指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Ⅲ度指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条索状改变, 可触及硬结[2]。
1. 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在留置时间、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留置时间(6.7±1.9)d, 对照组(3.5±1.4)d, 观察组并发症(10.0%)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3%), 腋静脉留置组留置针效果明显优于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百拇医药
2.2 护理
2.2.1 严格无菌操作 (1)操作前常规消毒, 消毒范围为8 cm×8 cm。操作成功后应再次消毒局部及进针处皮肤后, 贴无菌敷贴。(2)留置针最长留置时间一般为7 d, 3 d应更换无菌敷贴一次。(3)需连续输液时24 h更换连接管头皮针, 接头皮针前肝素帽常规消毒。
2.2. 2 预防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 重点交接。
2.2.2.1 液体渗漏 每班设立观察卡, 每0.5小时观察1次并签名。各班重点交接并做记录密切观察局部有无渗液、脱管, 静脉炎, 堵管。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 腋窝组织松软, 少量渗液时不易发现, 因此要经常对比, 触摸两侧腋窝、腋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 以便及时发现漏液, 如有渗漏, 立即拔管, 选择重新穿刺。应经常观察局部组织有无肿胀, 触摸两侧腋下至腰际范围的质感。
2.2.2.2 正压封管 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方法得当, 可延长置管时间, 防止置管的并发症的发生。采用输液泵以5 ml/kg/d匀速输入静脉营养液, 输液完毕用(5 U/ml)肝素盐水3ml~5 ml正压封管[3]。封管时把针头斜面插进留置针内, 封管液均匀推入, 则负压封管的情况不会发生, 可延长留置时间。应用肝素封管时应严格掌握浓度、剂量, 以免过量引起出血倾向[4]。如导管堵塞, 不可挤压套管或加大输液压力将凝固部分的血液压回血管内, 以防造成栓塞。, 百拇医药
------
陈声陶 广东省始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选择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平均留置时间、留置效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于长时间输注高渗透压、刺激性药物的早产儿。
【关键词】 早产儿 腋静脉 留置针
【分类号】R472
早产儿病情危重变化快,在临床工作中及时为早产儿开通静脉通道,是治疗早产儿的先决条件。采用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存在折管、脱管及长时间输入刺激性药物、静脉高营养液大大提高静脉炎发生率及局部皮肤坏死,极易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采用PICC置管,虽然保留时间长,但技术难(陈声陶)
【关键词】 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
早产儿病情危重变化快, 在临床工作中及时为早产儿开通静脉通道, 是治疗早产儿的先决条件。采用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存在折管、脱管及长时间输入刺激性药物、静脉高营养液大大提高静脉炎发生率及局部皮肤坏死, 极易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采用PICC置管, 虽然保留时间长, 但技术难度大, 导管价格昂贵又无疑会极大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在临床很难普及, 相比较而言在腋静脉置管则可以有效延长置管时间, 减少反复穿刺, 降低感染率, 提高早产儿的生命质量和护理工作质量, 增加患儿舒适度。因此, 始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早产儿输液治疗应用腋静脉留置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操作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新生儿科从 2010年 2 月至2012 年 1月60例早产儿, 日龄30分钟至10天, 其中男38例, 女22例;体重<2.0kg31例, 体重2.0~2.5kg 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置留置针, 对照组选择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解剖部位 腋静脉是锁骨下静脉向外的延续。位置表浅, 表面只有一层锁胸筋膜, 没有神经伴行, 静脉直径粗, 并且早产儿皮下脂肪少, 解剖部位相对固定, 不易造成神经损伤、气胸发生。
1.1.2 穿刺方法
1.1.2.1 物品准备 静脉留置针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号留置针, 3M透明敷贴。
, 百拇医药
1.1.2.2 穿刺部位 腋下静脉。
1.2 方法 将早产儿置于红外线辐射台上保暖, 取平卧位, 头偏向穿刺肢体对侧, 对烦躁、哭闹者在病情许可下, 用安慰奶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少痛苦, 在穿刺侧肩胛下垫枕使户抬高20°~30°, 同时使穿刺侧上肢外展110°~145°, 使早产儿腋窝水平暴露, 在上臂内侧近腋窝约0.5~1 cm处可见腋静脉穿刺部位[1], 如暴露不明显可让助手在穿刺点上端3~4 cm处用无菌棉签压迫使其充盈, 以利于穿刺。常规消毒穿刺侧腋窝, 操作者左手固定早产儿皮肤, 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20°, 在腋窝中点下方1 cm处进针, 见回血后进针角度稍降低再进0.1 ~0.2 cm后退出针芯少许, 再将留置针逐步全部深入腋下静脉内, 连接生理盐水注射器, 抽回血畅后再注入生理盐水, 确定留置针通畅后用3M胶布敷贴固定好, 将早产儿手臂恢复自然位置, 并注明穿刺时间。操作时因早产儿皮下脂肪少, 腋静脉相对比较浅进针角度不宜过大进针要慢, 以免刺破静脉后壁引起液体外渗或误入腋下动脉, 动脉血鲜红, 且搏动明显, 液体不滴, 封管后可见局部皮肤苍白, 此时需要立刻拔针, 按压止血。而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时不需要特殊体位, 10°~20°为其进针角度, 其它操作基本相同。
, http://www.100md.com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早产儿留置针时间及留置期间出现外渗、静脉炎、脱管、穿刺部位感染、血栓形成、肢体血运障碍等并发症的情况。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 将静脉分为3度:Ⅰ度指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度指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Ⅲ度指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条索状改变, 可触及硬结[2]。
1. 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在留置时间、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留置时间(6.7±1.9)d, 对照组(3.5±1.4)d, 观察组并发症(10.0%)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3%), 腋静脉留置组留置针效果明显优于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百拇医药
2.2 护理
2.2.1 严格无菌操作 (1)操作前常规消毒, 消毒范围为8 cm×8 cm。操作成功后应再次消毒局部及进针处皮肤后, 贴无菌敷贴。(2)留置针最长留置时间一般为7 d, 3 d应更换无菌敷贴一次。(3)需连续输液时24 h更换连接管头皮针, 接头皮针前肝素帽常规消毒。
2.2. 2 预防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 重点交接。
2.2.2.1 液体渗漏 每班设立观察卡, 每0.5小时观察1次并签名。各班重点交接并做记录密切观察局部有无渗液、脱管, 静脉炎, 堵管。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 腋窝组织松软, 少量渗液时不易发现, 因此要经常对比, 触摸两侧腋窝、腋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 以便及时发现漏液, 如有渗漏, 立即拔管, 选择重新穿刺。应经常观察局部组织有无肿胀, 触摸两侧腋下至腰际范围的质感。
2.2.2.2 正压封管 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方法得当, 可延长置管时间, 防止置管的并发症的发生。采用输液泵以5 ml/kg/d匀速输入静脉营养液, 输液完毕用(5 U/ml)肝素盐水3ml~5 ml正压封管[3]。封管时把针头斜面插进留置针内, 封管液均匀推入, 则负压封管的情况不会发生, 可延长留置时间。应用肝素封管时应严格掌握浓度、剂量, 以免过量引起出血倾向[4]。如导管堵塞, 不可挤压套管或加大输液压力将凝固部分的血液压回血管内, 以防造成栓塞。, 百拇医药
------
陈声陶 广东省始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选择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平均留置时间、留置效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于长时间输注高渗透压、刺激性药物的早产儿。
【关键词】 早产儿 腋静脉 留置针
【分类号】R472
早产儿病情危重变化快,在临床工作中及时为早产儿开通静脉通道,是治疗早产儿的先决条件。采用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存在折管、脱管及长时间输入刺激性药物、静脉高营养液大大提高静脉炎发生率及局部皮肤坏死,极易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采用PICC置管,虽然保留时间长,但技术难(陈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