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作用(2)
第1页 |
参见附件。
有专家[5]对通过动态心电图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心电图中ST段的改变与心肌缺血无明显相关性, 但ST段压低水平与冠脉脉狭窄支数及缺血程度显著相关。心电图中ST段压低≥2 mm的患者冠脉狭窄程度≥90%的血管支数明显增多, 并且左主干病变明显增多。
本研究表明05:00~11:00时为SMI的发作高峰, 而夜间0:00~05:00时是SMI的发作最低峰, 这和临床上心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每日清晨至上午睡醒后相吻合。本研究亦发现SMI发生时平均心率快, 而且多数患者表现为ST段压低开始时即出现心率加快, 可能与交感神经张力迅速增高, 血儿茶酚胺水平、肾素活性及糖皮质激素水平等增高有关。SMI及临床心血管事件的高发原因可能与05:00~11:00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血流缓慢及冠脉阻力增加, 并且心率增快缩短了心肌舒张充盈时间, 导致心肌细胞舒张期冠脉血流灌注不足, 使得已受损的冠脉储备量进一步削弱, 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由于无任何临床症状, 易被人们忽视, 不会主动服用药物和限制体力活动。虽说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但由于其为有创操作, 加之经济因素, 很难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常规方法。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伤心脏检查法, 能准确地反映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部位等, 有利于指导临床早期应用药物, 使因无痛性心肌缺血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机会大大减少。并与其他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相互参考, 选择性地结合冠脉造影进行明确诊断, 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对冠心病的错误判断, 降低“医源性心电图心脏病”的发生率, 从而对防治其他心血管疾病产生重大的临床意义。
因此, 动态心电图可早期发现冠心病, 早期识别无痛性心肌缺血, 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柳洪杰,刘鲁滨,徐丽.无痛性心肌梗死37 例临床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3,19(2) : 63- 65.
[2]卢喜烈.冠心病心电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62-64.
[3]杨跃进,华伟.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4-177.
[4]郭继鸿,张萍.动态心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630-632.
[5]胡建强,周炳炎,毛红娟,等. Holter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作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4:25(7):798-799.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