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7期
编号:12615400
三种不同核苷酸药物对乙肝患者的耐药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7期
     【摘要】 目的 分析三种不同核苷酸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的耐药性。方法 12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C组, 均为40例。A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 B组则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 C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 累计治疗2年, 观察三种不同药物对乙肝的耐药性。结果 A组服药1年后21例患者出现耐药性, 耐药率52.5%, 2年后耐药率为67.5%, A组患者耐药率与B组(50.0%、6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C组(5.0%、1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核苷酸药物中, 恩替卡韦有较高的治疗优势, 在耐药性方面有其较好的表现, 但其费用相对较高,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可建议乙肝患者恩替卡韦治疗。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耐药性;核苷酸;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 主要指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发的相关疾病类型。据相关统计显示, 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乙肝有其较高的发病率, 全球范围内无症状携带乙肝病毒患者达2.8亿左右, 我国约占46.42%[1]。大部分乙肝患者无显著症状反应。目前核苷酸药物是治疗乙肝的主要手段, 但也有文献提示, 部分核苷酸药物在治疗乙肝患者过程中可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 影响治疗效果[2]。为分析不同核苷酸药物对乙肝患者的耐药性, 本院对收治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C组, 均为40例。A组男28例, 女12例;年龄23~70岁, 平均年龄(40.1±4.2)岁;服药时间12~48个月, 平均服药时间(26.4±1.2)个月。B组男30例, 女10例;年龄24~69岁, 平均年龄(39.8±3.8)岁, 服药时间11~50个月, 平均服药时间(28.4±2.3)个月。C组男29例, 女11例;年龄22~71岁, 平均年龄(41.2±3.0)岁, 服药时间10~49个月, 平均服药时间(29.1±1.9)个月。纳入研究的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服药时间等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A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 100 mg/次, 1次/d;B组则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 10 mg/次, 1次/d;C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 0.5 mg/次, 1次/d, 均接受治疗2年。
, 百拇医药
    1. 3 检测方法 采用超高通能量液相芯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型系统, 配备耐药基因检测试剂, 对三组患者耐药性进行检测, 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实施。

    1. 4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患者治疗1年与2年后耐药率的变化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服药1年后21例患者出现耐药性, 耐药率52.5%, 2年后耐药率为67.5%, A组患者耐药率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 百拇医药
    拉米夫定、阿地洛韦、泛昔洛韦均为较具代表性的抗病毒类核苷酸药物, 可通过抑制HBV-DNA逆转录酶活性, 起到杀灭病毒的作用。有临床研究以拉米夫定作为代表性的核苷酸药物展开了药性研究, 结果提示纳入研究乙肝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2年后, 其HBeAg转阴率为27%, 3年后为40%[3], 表明拉夫米定在治疗乙肝方面药效显著, 适宜临床推广。同时国内也有文献对拉夫米定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结果提示拉夫米定可限制患者HBV病毒的复制与增生, 促使其ALT(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 且治疗1年后, 患者HBeAg转阴率为10%, HBV-DNA转阴率高达71%, 在乙肝治疗方面药效明显[4]。

    HBV是人体DNA病毒中的一种, 借助逆转录前的基因组作用而复制、增殖, 但其逆转录酶校正功能较弱, 在病毒基因复制过程中有较高的出错率, 因此可能导致变异株的产生。通常来说, 乙肝患者病毒的突变会不同程度的削弱病毒的复制与增生能力, 但少部分情况下可能出现异常现象, 即显示出一定的耐药性。患者长期使用某种药物, 造成药物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及消除能力弱化, 加之病毒基因变异, 导致耐药性产生[5]。一般可将乙肝患者的耐药性分为表型、基因及临床耐药。临床上对乙肝病毒耐药性的处理, 主要通过规范用药、应用耐药率较低的药物、联合用药等措施进行操作。本组研究结果提示, 三种不同核苷酸药物中, 恩替卡韦耐药率较低, 因此, 针对乙肝初治患者而言, 当出现耐药情况时, 可选择使用恩替卡韦药物替代治疗。
, 百拇医药
    此外, 也有大量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证实, 在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采用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 对耐药性的控制有显著作用, 但目前尚未推广应用, 值得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本组研究结果提示, 三种核苷酸药物中恩替卡韦有较高的治疗优势, 在耐药性方面有其较好的表现, 但其费用相对较高,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可建议乙肝患者恩替卡韦治疗。

    参考文献

    [1]罗燕, 洪国祜, 邓蕊, 等.脱氧核苷酸钠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4):115-117.

    [2]许爱民, 龙英, 姜升, 等.脱氧核苷酸钠在急性乙肝的治疗价值.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5, 21(2):81-82.

    [3]石铭, 张静.核苷酸药物治疗乙肝耐药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11):2214-2216.

    [4]李延武.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乙肝病毒耐药机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12):1303-1304.

    [5]徐丙发, 秦侃, 范鲁雁, 等. HBV对IFN-α产生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山东医药, 2011, 51(35):108-109.

    [收稿日期:2014-11-05], 百拇医药(黄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