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对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摘要】 目的 分析和研究饮酒对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方法 58例丙型肝炎患者, 按嗜酒与否分为两组:研究组(非嗜酒)32例, 对照组(嗜酒)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 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肝功能检测指标相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相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抗病毒治疗应用于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 其能够有效抑制肝炎病毒复制, 降低肝细胞损害程度, 对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及改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但是长期嗜酒不利于病情改善, 甚至恶化, 因此对于丙肝患者需要严格戒酒。
【关键词】 饮酒;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影响
目前, 丙型肝炎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所关注的卫生防疫性疾病, 丙型肝炎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该病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1], 传染性较强, 且可引起肝硬化以及肝癌等多种疾病, 为了探讨控制病情发展有效途径, 了解饮酒对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了相关病例进行探讨, 现汇报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1年3月丙型肝炎患者58例, 根据患者嗜酒与否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非嗜酒);对照组26例(嗜酒)。研究组中:男23例, 女9例;年龄41~79岁, 平均年龄(51.2±8.6)岁。体重48~76 kg, 平均体重(60.45±12.83)kg;肝病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4.65±1.72)年;对照组中:男18例, 女8例;年龄45~72岁, 平均年龄(50.7±8.2)岁。体重46~76 kg, 平均体重(60.31±12.52)kg;肝病病程2~9年, 平均病程(4.42±1.57)年。两组患者在临床上均已明确诊断为丙型肝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和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卧床休息, 补充维生素、能量,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给予保肝、抗病毒等药物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α-干扰素治疗, 1次/d肌内注射500万国际单位。治疗2周后, 改为每周注射3次, 治疗22周, 所有患者在注射干扰素治疗前10 d内进行肝脏生物化学功能检测[2]。
, 百拇医药
1. 3 观察指标 ①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 采用北京华士信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WASSON1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检测。②对两组患者均随访3年(患者死亡止), 对患者1~3年的生存率进行统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的肝功能检测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检测值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相比较 研究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8.8%、62.5%, 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73.1%、53.8%、34.6%, 研究组1~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近些年来, 随着人们对丙型肝炎研究的不断深入, 表明有效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可延缓疾病进程, 对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具有重要作用。但大量研究结果证实[3]:嗜酒与丙型肝炎病情进展有紧密联系, 长期嗜酒患者会加重病情进展, 不利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发挥。
临床上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常用干扰素, 其可以预防肝纤维化, 降低肝细胞癌发生几率。但是嗜酒患者会影响干扰素清除丙肝病毒的作用。嗜酒者是丙型肝炎的高发人群, 其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原因可能是嗜酒促进丙型肝炎不断进展, 最终导致干扰素治疗得不到相应的效果。同时, 嗜酒也会加快丙型肝炎肝硬化和癌变的进程, 从而明显降低其肝功能和生存时间。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研究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肝功能检测值优于对照组、患者1~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这一结果提示出:将抗病毒治疗应用于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 其能够有效抑制肝炎病毒复制, 降低肝细胞损害程度, 延缓病情发展, 对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及改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但是长期嗜酒不利于病情改善, 甚至恶化, 因此对于丙肝患者需要严格戒酒。
参考文献
[1] 孟庆颖,徐有青. 丙型肝炎与酒精性肝病.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8(4):272-274.
[2] 张树林, 严玉兰. 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临床医学, 1995(1): 25-26.
[3] 桑玉尔, 范建高.饮酒与病毒性肝炎的微型综述.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高峰论坛论文集, 2009.
[收稿日期:2014-12-05], 百拇医药(巩瑞东)
【关键词】 饮酒;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影响
目前, 丙型肝炎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所关注的卫生防疫性疾病, 丙型肝炎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该病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1], 传染性较强, 且可引起肝硬化以及肝癌等多种疾病, 为了探讨控制病情发展有效途径, 了解饮酒对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了相关病例进行探讨, 现汇报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1年3月丙型肝炎患者58例, 根据患者嗜酒与否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非嗜酒);对照组26例(嗜酒)。研究组中:男23例, 女9例;年龄41~79岁, 平均年龄(51.2±8.6)岁。体重48~76 kg, 平均体重(60.45±12.83)kg;肝病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4.65±1.72)年;对照组中:男18例, 女8例;年龄45~72岁, 平均年龄(50.7±8.2)岁。体重46~76 kg, 平均体重(60.31±12.52)kg;肝病病程2~9年, 平均病程(4.42±1.57)年。两组患者在临床上均已明确诊断为丙型肝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和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卧床休息, 补充维生素、能量,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给予保肝、抗病毒等药物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α-干扰素治疗, 1次/d肌内注射500万国际单位。治疗2周后, 改为每周注射3次, 治疗22周, 所有患者在注射干扰素治疗前10 d内进行肝脏生物化学功能检测[2]。
, 百拇医药
1. 3 观察指标 ①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 采用北京华士信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WASSON1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检测。②对两组患者均随访3年(患者死亡止), 对患者1~3年的生存率进行统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的肝功能检测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检测值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相比较 研究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8.8%、62.5%, 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73.1%、53.8%、34.6%, 研究组1~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近些年来, 随着人们对丙型肝炎研究的不断深入, 表明有效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可延缓疾病进程, 对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具有重要作用。但大量研究结果证实[3]:嗜酒与丙型肝炎病情进展有紧密联系, 长期嗜酒患者会加重病情进展, 不利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发挥。
临床上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常用干扰素, 其可以预防肝纤维化, 降低肝细胞癌发生几率。但是嗜酒患者会影响干扰素清除丙肝病毒的作用。嗜酒者是丙型肝炎的高发人群, 其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原因可能是嗜酒促进丙型肝炎不断进展, 最终导致干扰素治疗得不到相应的效果。同时, 嗜酒也会加快丙型肝炎肝硬化和癌变的进程, 从而明显降低其肝功能和生存时间。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研究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肝功能检测值优于对照组、患者1~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这一结果提示出:将抗病毒治疗应用于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 其能够有效抑制肝炎病毒复制, 降低肝细胞损害程度, 延缓病情发展, 对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及改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但是长期嗜酒不利于病情改善, 甚至恶化, 因此对于丙肝患者需要严格戒酒。
参考文献
[1] 孟庆颖,徐有青. 丙型肝炎与酒精性肝病.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8(4):272-274.
[2] 张树林, 严玉兰. 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临床医学, 1995(1): 25-26.
[3] 桑玉尔, 范建高.饮酒与病毒性肝炎的微型综述.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高峰论坛论文集, 2009.
[收稿日期:2014-12-05], 百拇医药(巩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