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10期
编号:12610556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再流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 观察并研究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无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实行介入术后无再流ACS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替罗非班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以及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心电图的ST段改善显著, 血小板的聚集率及住院期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下降显著, 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替罗非班对ACS患者进行治疗, 可加强微血管的灌注, 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 从而达到改善介入术后患者无再流的现象。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替罗非班;无再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113

    近些年来,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介入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然而, 介入手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 对ACS介入治疗的效果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2]。基于此, 本文以本院64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 研究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介入术后无再流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施行介入术后无再流ACS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3例, 女21例;年龄48~80岁, 平均年龄(62.8±5.2)岁;其中, 18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21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25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均正常, 且排除消化道溃疡及有出血史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3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介入治疗 采用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机, 经患者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穿刺置鞘后, 给予3000 U肝素, 按标准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 按照狭窄程度最重体位对狭窄程度进行测量, 并进一步介入治疗血管狭窄直径>75%的病变地区。追加7000 U肝素后, 在病变所在血管的远端放置导引钢丝, 将球囊沿钢丝导入病变处, 进行加压扩张, 再将球囊撤出, 在病变处置入支架。手术成功的标准为残余狭窄≤30%, 未出现临床并发症, 且远端的血流达到了TMI 3级。
, 百拇医药
    TMI血流分级[3]情况具体为:闭塞远端血管无前向的血流灌注为TMI 0级;病变远端血管前向的血流灌注难以充盈远端的血管床为TMI 1级;三个以上心动周期后病变远端血管得到完全充盈为TMI 2级;三个心动周期内造影剂完全充盈病变的远端血管即为TMI 3级。无再流现象指的是患者的冠状动脉闭塞, 血流中断以后, 将血管重新开通, 未出现无心肌组织有效灌注, TMI≤2级,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治疗的血管前向血流发生显著减慢。

    1. 2. 2 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 接受冠状动脉内注入8 ml替罗非班注射液, 并以8 ml/h的静脉泵入持续24 h。

    1. 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的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包括顽固性缺血、再次心肌梗死、死亡等在内的主要终点事件进行观察并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 1 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心电图的ST段及缺血损伤导联数在治疗前差异不明显, 实验组心电图在治疗后24 h得到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2. 2 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 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60.64±18.67)%与(61.41±18.59)%, 治疗后24 h分别为(58.89±18.65)%与(30.47±14.95)%。治疗后24 h实验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经过治疗, 实验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 百拇医药
    目前, 临床已将介入治疗作为ACS的主要治疗对策, 但许多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后, 虽然没有形成撕裂、冠状动脉痉挛及继发血栓等, 但治疗部位的远端仍可能发生无再流现象。许多学者专家认为, 无再流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微血管的再灌注损伤、堵塞、痉挛等有关。CAG的主要表现治疗血管前向的血流消失或减慢, 且TMI≤2级。发生无再流现象时, 如何将微血管堵塞解除, 并将患者心肌组织灌注进行完全、迅速恢复, 已成为心血管介入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4]。

    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得知, ACS介入术后无再流的治疗关键在于对微血栓形成进行有效抑制, 使得心肌组织得到再灌注, 因此, 采取抗血小板治疗尤为重要[5]。阿司匹林等常用抗血小板制剂均对血小板初始环节产生作用, 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对血小板聚集最终共同通路产生作用, 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进而阻止动脉血栓的形成。作为一种高效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物, 替罗非班可充分改善患者心外膜血流情况, 增加心肌微血管的灌注, 通过对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进行阻止, 从而减轻微血管痉挛程度。此外, 替罗非班还可促进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生成, 在充分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基础上, 达到改善介入术后的无再流现象的目的。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 采用替罗非班对ACS患者进行治疗, 可加强微血管的灌注, 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 从而达到改善介入术后患者无再流的现象,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跃峰, 杨跃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无复流现象.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 26(1):69-71.

    [2]张利华, 王伯良, 刘军, 等.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 2010, 26(8):564-565.

    [3]李芳, 余素琴, 王琳.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影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2, 20(8):466-467.

    [4]赵季红, 陈少伯, 杨宁, 等.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中的应用.山东医药, 2013, 46(1):182-183.

    [5]王东, 张成, 杜新平, 等.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 19(4):527-528.

    [收稿日期:2014-11-17], http://www.100md.com(刘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