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19期
编号:12595466
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 降低初产妇阴道分娩后出血发生率。方法 对600例初产妇相关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和二分类Logistic进行回归性分析, 探讨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 接触吸吮时间<24 h属于初产妇产后出血中的有利因素, 而高龄产妇、贫血、孕次、流产次数多等因素均会增加初产妇出血(P<0.05)。结论 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比较多, 产妇分娩后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 降低产后出血率。

    【关键词】 初产妇;阴道分娩;影响因素;预防措施;产后出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200

    产后出血是临床上产妇分娩后中发病率比较高的并发症, 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 产后出血发病率为4.7%, 是妇女分娩时期中相对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很多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 医学界对于初产妇产后出血机制尚未明确, 主要是由于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因此, 临床上研究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存在的影响因素显得至关重要, 能够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1]。为了探讨初产妇阴道分娩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 降低初产妇分娩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对来本院接受分娩的600例初产妇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受分娩的600例初产妇, 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25.0±4.0)岁;孕周3~42周, 平均孕周(37.0±1.0)周。所有初产妇对本次研究具有完全知情权, 本次实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 2 方法 对本院相关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减少其他因素对初产妇产后出血产生的影响。培训结束后, 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产妇入院后, 医护人员对产妇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表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年龄、身高、职业、生源地、婚姻状况、产前宫缩剂的应用、体质量指数、流产次数、贫血、孕次、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胎儿体重、母婴接触吸吮时间、妊娠合并症等因素[2]。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 接触吸吮时间<24 h属于初产妇产后出血中的有利因素, 而高龄产妇、贫血、孕次、流产次数多等因素均会增加初产妇出血(P<0.05)。见表1。

    3 讨论

    分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影响因素也比较多, 而产后出血在产妇分娩后比较常见, 且在临床发病率比较高, 主要原因有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过于紧张、高龄产妇、子宫肌纤维弹力下降等, 都会造成产妇分娩后出血。因此, 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方法对产妇进行干预显得至关重要[3]。

    为了降低初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 研究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接触吸吮时间<24 h属于初产妇产后出血中的有利因素, 而高龄产妇、贫血、孕次、流产次数多等因素均会增加初产产妇出血(P<0.05), 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3]。出现研究中结果原因较多, 具体包括:①让母婴尽早接触吸吮能够有利于产妇子宫收缩, 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②初产妇流产次数越多对子宫内膜的损伤越严重, 影响产妇产后子宫收缩, 增加出血几率;③新生儿性别影响产妇情绪, 尤其是迫切希望生男孩的家庭, 使得产妇出现抑郁情绪, 影响产妇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等内分泌激素分泌, 影响产妇子宫收缩, 增加产妇产后出血。
, http://www.100md.com
    目前临床为了降低初产妇产后出血, 临床上应该加强其干预, 具体措施包括:①加强婚前宣教。加强适龄男女婚前宣教, 正确指导女性做好避孕措施, 减少人工流产次数, 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②加强干预。胎儿的性别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妇的情绪, 为此, 家属应该做好产妇思想工作, 让产妇放宽心态, 保持良好情绪;③加强产妇产程观察。产程越长对产妇越不利, 不利于胎盘剥离娩出。因此, 产妇分娩时应该加强产妇产程观察,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缩短产程;④让母婴早期尽早接触吸吮。早期母婴接触吸吮能够促进产妇宫缩, 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

    综上所述, 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比较多, 产妇分娩后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 降低产后出血率, 从而改善产妇分娩预后。

    参考文献

    [1]陈蔚, 沈汝, 杨惠娟, 等.北京市 2001-2010 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 13(6):413-417.

    [2]朱正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25):3916-3917.

    [3]朱翠婷, 汪友娇, 刘惠媚.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医学工程, 2012, 20(9):61.

    [收稿日期:2015-02-26], http://www.100md.com(张广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