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摘要】 目的 探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72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疼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142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患者子宫的内膜发生异位病灶, 浸润腹膜下, 由于浸润的深度>5 mm, 使得病灶分布于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陷凹、输尿管以及肠道等, 甚至直接侵犯阴道穹窿。病症导致的痛感多分布在盆腔后部, 产生盆腔慢性疼痛, 伴随排便痛、痛经, 深部性交也会产生疼痛[1]。长期以来, 对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采用常规的手术切除病灶的方法居多, 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病灶不容易被切净从而复发, 且易产生术后并发症[2]。采用药物治疗方法,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优化治疗。现将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6月收治的72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研究对象, 经过手术后进行病理确认, 其中, 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例,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24例, 子宫直肠陷凹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其中, 痛经30例, 排便疼痛14例, 深度性交疼痛16例, 慢性盆腔痛12例。患者年龄24~43岁, 平均年龄(32.0±3.6)岁, 病程1~12年。其中未婚未孕33例, 已婚已育3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临床表现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以疼痛为主, 会引发痛经、排便疼痛、深度性交疼痛以及慢性盆腔痛等。
1. 3 治疗前的检查情况 因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而接受治疗前, 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常规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超声波检查等, 同时还进行了盆腔检查、肠镜检查、静脉肾盂造影以及直肠超声内镜检查等。其中, 经期肛门排液手术前进行经期检查的6例患者中, 直肠黏膜表面粗糙患者4例;进行肠镜下活检病理检查2例患者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获得的检查结果, 12例患者患有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 14例患者患有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10例患者患有子宫直肠陷凹子宫内膜异位症。
1. 4 治疗方法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观察组接受药物治疗对卵巢功能发挥抑制作用, 主要使用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雄激素衍生物、高效孕激素类等。药物的选择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选择。疗程均6个月。
1. 5 疗效判定标准 接受研究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下腹疼痛感和腰骶部的疼痛感均消失;有效:月经来潮时会稍稍有疼痛感, 随着月经的消失, 疼痛感也消失;无效:患者的病症没有改变。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 显效18例(50.00%), 有效12例(33.33%), 无效6例(16.67%), 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6例(72.22%), 有效9例(25.00%), 无效1例(2.78%), 总有效率97.2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对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以手术切除为主, 多采用腹腔镜手术, 通过将病症切除, 使得粘连分离, 疼痛有所缓解。采用手术的方式将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切除, 虽然降低了病症的复发率, 但手术并发症会产生[3]。
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主要目的是对卵巢功能发挥抑制作用, 子宫内膜逐渐萎缩从而阻止粘连进一步形成[4]。药物治疗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症下药, 并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 不仅要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能力。针对患者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选择治疗方案, 要从减少不良反应的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问题, 特别要注重卵巢的保护, 还要注意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长发育。如果患者有生育要求, 就需要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 采取必要的助孕措施, 这就需要对于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在症状减轻的情况下诱导生育。如果患者已经进入到绝经过渡期, 就要对患者给予辅助治疗, 还要展开后续治疗工作。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 要从患者病情的角度出发用药, 手术前对患者用药要能够促使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萎缩, 以使病灶处的内膜粘连情况减轻, 避免有炎症发生, 以提高手术操作质量。但是从临床上来看, 术前用药极少, 多为术后用药, 主要是为了缓解疼痛, 预防再次粘连, 避免病症复发。术后用药时间根据患者手术后的病情缓解情况服药3个月~2年。要更好地发挥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 最好是长期用药, 但是用药要具有针对性, 防止出现不良药物反应。作为一种良性的病变, 该病症具有种植生长、浸润和远处转移的特性。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 手术是否彻底与病症引起的疼痛程度存在正相关。为了确保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会复发, 可以在手术前后联合药物治疗, 以改善术后治疗效果, 患者的疼痛症状也有所缓解, 使得病症的复发率降低。
综上所述, 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金立娟, 周应芳.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7(12):886-888.
[2]龚静山, 唐剑, 李明娥, 等. 后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MRI表现及与腹腔镜手术对照.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4(10): 1695-1698.
[3]史伟, 周应芳.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研究进展.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4):309-311.
[4]蔡斌, 李林霞, 祁澜, 等.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10):792-793.
[收稿日期:2015-07-16], http://www.100md.com(都君君)
【关键词】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疼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142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患者子宫的内膜发生异位病灶, 浸润腹膜下, 由于浸润的深度>5 mm, 使得病灶分布于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陷凹、输尿管以及肠道等, 甚至直接侵犯阴道穹窿。病症导致的痛感多分布在盆腔后部, 产生盆腔慢性疼痛, 伴随排便痛、痛经, 深部性交也会产生疼痛[1]。长期以来, 对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采用常规的手术切除病灶的方法居多, 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病灶不容易被切净从而复发, 且易产生术后并发症[2]。采用药物治疗方法,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优化治疗。现将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6月收治的72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研究对象, 经过手术后进行病理确认, 其中, 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例,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24例, 子宫直肠陷凹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其中, 痛经30例, 排便疼痛14例, 深度性交疼痛16例, 慢性盆腔痛12例。患者年龄24~43岁, 平均年龄(32.0±3.6)岁, 病程1~12年。其中未婚未孕33例, 已婚已育3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临床表现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以疼痛为主, 会引发痛经、排便疼痛、深度性交疼痛以及慢性盆腔痛等。
1. 3 治疗前的检查情况 因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而接受治疗前, 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常规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超声波检查等, 同时还进行了盆腔检查、肠镜检查、静脉肾盂造影以及直肠超声内镜检查等。其中, 经期肛门排液手术前进行经期检查的6例患者中, 直肠黏膜表面粗糙患者4例;进行肠镜下活检病理检查2例患者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获得的检查结果, 12例患者患有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 14例患者患有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10例患者患有子宫直肠陷凹子宫内膜异位症。
1. 4 治疗方法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观察组接受药物治疗对卵巢功能发挥抑制作用, 主要使用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雄激素衍生物、高效孕激素类等。药物的选择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选择。疗程均6个月。
1. 5 疗效判定标准 接受研究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下腹疼痛感和腰骶部的疼痛感均消失;有效:月经来潮时会稍稍有疼痛感, 随着月经的消失, 疼痛感也消失;无效:患者的病症没有改变。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 显效18例(50.00%), 有效12例(33.33%), 无效6例(16.67%), 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6例(72.22%), 有效9例(25.00%), 无效1例(2.78%), 总有效率97.2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对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以手术切除为主, 多采用腹腔镜手术, 通过将病症切除, 使得粘连分离, 疼痛有所缓解。采用手术的方式将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切除, 虽然降低了病症的复发率, 但手术并发症会产生[3]。
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主要目的是对卵巢功能发挥抑制作用, 子宫内膜逐渐萎缩从而阻止粘连进一步形成[4]。药物治疗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症下药, 并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 不仅要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能力。针对患者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选择治疗方案, 要从减少不良反应的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问题, 特别要注重卵巢的保护, 还要注意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长发育。如果患者有生育要求, 就需要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 采取必要的助孕措施, 这就需要对于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在症状减轻的情况下诱导生育。如果患者已经进入到绝经过渡期, 就要对患者给予辅助治疗, 还要展开后续治疗工作。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 要从患者病情的角度出发用药, 手术前对患者用药要能够促使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萎缩, 以使病灶处的内膜粘连情况减轻, 避免有炎症发生, 以提高手术操作质量。但是从临床上来看, 术前用药极少, 多为术后用药, 主要是为了缓解疼痛, 预防再次粘连, 避免病症复发。术后用药时间根据患者手术后的病情缓解情况服药3个月~2年。要更好地发挥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 最好是长期用药, 但是用药要具有针对性, 防止出现不良药物反应。作为一种良性的病变, 该病症具有种植生长、浸润和远处转移的特性。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 手术是否彻底与病症引起的疼痛程度存在正相关。为了确保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会复发, 可以在手术前后联合药物治疗, 以改善术后治疗效果, 患者的疼痛症状也有所缓解, 使得病症的复发率降低。
综上所述, 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金立娟, 周应芳.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7(12):886-888.
[2]龚静山, 唐剑, 李明娥, 等. 后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MRI表现及与腹腔镜手术对照.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4(10): 1695-1698.
[3]史伟, 周应芳.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研究进展.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4):309-311.
[4]蔡斌, 李林霞, 祁澜, 等.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10):792-793.
[收稿日期:2015-07-16], http://www.100md.com(都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