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7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7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7例。观察组采用介入溶栓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独溶栓抗凝治疗, 比较两组大小腿周径率、肺栓塞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2.7%)显著低于对照组(1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2±2.5)d,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2.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67.6%)显著高于对照组(35.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良好、操作简单、易于被患者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25
临床上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较为常见的血管疾病, 主要表现为:继发性静脉曲张、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皮炎等。该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下肢深静脉内血液异常凝固、血液回流障碍以及管腔阻塞,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相关研究资料证实, 介入治疗不仅能消除静脉血栓、促进血液恢复, 且可有效保护静脉瓣功能[2]。为探究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本文选择于2013年2月~2015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4例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