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0例。研究组接受氨磺必利治疗, 对照组接受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以及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利培酮相比, 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82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 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 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 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均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1]。本文选择2011年2月~2013年5月本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60例,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治疗差异,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5月本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60例, 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25.6±4.8)岁, 男15例, 女1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6.8±5.8)岁, 男16例, 女14例。入选标准:①参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制定的精神分裂症标准。②患者入组前未用过抗精神病药。③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60分。排除标准:①非首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②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 心电图明显异常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对氨磺必利或利培酮药物有过敏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研究组 服用氨磺必利(国药准字H20113231,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100~800 mg/d, 最大剂量≤1200 mg, 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剂量至最小有效剂量。剂量<400 mg/d时, 一次服完, 剂量>400 mg/d, 分两次服用。疗程为3个月。
1. 2. 2 对照组 口服利培酮(国药准字H20010309,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次/d或2次/d。起始剂量1 mg, 最适剂量为2~6 mg/d, 最大剂量≤10 mg/d。疗程为3个月。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参考文献标准[2], PANSS评分主要评定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 共有33项, 7个等级评分, 分值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比。不良反应主要有震颤、体重增加、肌强直、静坐不能、便秘等组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小结
本研究发现服用氨磺必利的研究组在治疗结束时PANSS评分明显优于服用利培酮的对照组(P<0.05)。同样有学者对1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 结果发现氨磺必利组在治疗2周时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控制疗效明显好于利培酮组, 在服用8周时氨磺必利组的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大幅优于利培酮组。可能机理与氨磺必利优先阻断边缘系统而非纹状体的D3/D2受体有关[3]。
利培酮与5-HT2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研究[4]指出服用4 mg利培酮4~6周即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但是相对于氨磺必利, 利培酮所引起的运动功能抑制、强直性昏厥发生率均要明显增高。同样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的震颤、体重增加、肌强直、静坐不能、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要少于对照组(P<0.05)。还有研究指出氨磺必利对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小于利培酮[5, 6]。
总之, 与利培酮相比, 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 临床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洋, 李敏, 侯悦, 等.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选择: 第一代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比较.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6(12):3374-3376.
[2] 王东平, 卫世强, 詹合琴.两种药物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3):8-9.
[3]刘林晶, 刘家洪, 唐伟, 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4):249-252.
[4] 张英辉.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安徽医药, 2013, 17(9):1587-1589.
[5]Canuso C, Carothers J, Dirks B, et al. A double-blind placedo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paliperdone and quetianpine in patients with a recent acute exacerbation of schizophrenia. Schizophr Res, 2012, 2(3):252.
[6] Leucht S, Busch R, Hamann J, et al. Early-onset hypothesis of antipsychotic drug action:a hypothesis tested, confirmed and extended. Biol Psychiatry, 2013, 57(12):1543-1549.
[收稿日期:2015-08-17], http://www.100md.com(王健)
【关键词】 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82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 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 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 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均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1]。本文选择2011年2月~2013年5月本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60例,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治疗差异,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5月本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60例, 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25.6±4.8)岁, 男15例, 女1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6.8±5.8)岁, 男16例, 女14例。入选标准:①参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制定的精神分裂症标准。②患者入组前未用过抗精神病药。③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60分。排除标准:①非首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②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 心电图明显异常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对氨磺必利或利培酮药物有过敏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研究组 服用氨磺必利(国药准字H20113231,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100~800 mg/d, 最大剂量≤1200 mg, 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剂量至最小有效剂量。剂量<400 mg/d时, 一次服完, 剂量>400 mg/d, 分两次服用。疗程为3个月。
1. 2. 2 对照组 口服利培酮(国药准字H20010309,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次/d或2次/d。起始剂量1 mg, 最适剂量为2~6 mg/d, 最大剂量≤10 mg/d。疗程为3个月。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参考文献标准[2], PANSS评分主要评定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 共有33项, 7个等级评分, 分值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比。不良反应主要有震颤、体重增加、肌强直、静坐不能、便秘等组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小结
本研究发现服用氨磺必利的研究组在治疗结束时PANSS评分明显优于服用利培酮的对照组(P<0.05)。同样有学者对1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 结果发现氨磺必利组在治疗2周时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控制疗效明显好于利培酮组, 在服用8周时氨磺必利组的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大幅优于利培酮组。可能机理与氨磺必利优先阻断边缘系统而非纹状体的D3/D2受体有关[3]。
利培酮与5-HT2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研究[4]指出服用4 mg利培酮4~6周即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但是相对于氨磺必利, 利培酮所引起的运动功能抑制、强直性昏厥发生率均要明显增高。同样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的震颤、体重增加、肌强直、静坐不能、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要少于对照组(P<0.05)。还有研究指出氨磺必利对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小于利培酮[5, 6]。
总之, 与利培酮相比, 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 临床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洋, 李敏, 侯悦, 等.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选择: 第一代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比较.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6(12):3374-3376.
[2] 王东平, 卫世强, 詹合琴.两种药物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3):8-9.
[3]刘林晶, 刘家洪, 唐伟, 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4):249-252.
[4] 张英辉.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安徽医药, 2013, 17(9):1587-1589.
[5]Canuso C, Carothers J, Dirks B, et al. A double-blind placedo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paliperdone and quetianpine in patients with a recent acute exacerbation of schizophrenia. Schizophr Res, 2012, 2(3):252.
[6] Leucht S, Busch R, Hamann J, et al. Early-onset hypothesis of antipsychotic drug action:a hypothesis tested, confirmed and extended. Biol Psychiatry, 2013, 57(12):1543-1549.
[收稿日期:2015-08-17], http://www.100md.com(王健)